一位朋友問我,我如下回答:
新加坡政府追蹤調查隔離到位,並沒有大規模社區爆發,還有衛生條件和醫療條件都不錯,政府信息公開透明及時,大家就沒有那麼恐慌。
我認為新加坡政府在信息掌握、大數據方面做得特別好,目前新加坡的確診數字大部分是輸入型的,所以在關卡那邊新加坡也捨得花錢及時對所有疑似病例進行檢測、篩查、追蹤、隔離。這個大幅度減少輸入型對社區傳染的危險。

之前對重點地區的遊客禁入,效果還不錯,但新加坡不可能對所有地區的遊客禁入,但隨著疫情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如歐洲、英國、美國、還有唇齒相依的鄰國疫情爆發,確實對新加坡防疫和醫療系統造成壓力。

新加坡這點做得很好,就是不限制本國居民回新加坡(包括公民、PR、准證持有者,他們都是為新加坡做出貢獻的),除此之外,還呼籲海外學子回歸新加坡。這樣一來,在外不慎感染病毒的居民回歸一定帶來新的確診數字,還有一些鄰國居民對新加坡醫療系統的信心也入境新加坡求醫,所以這一周新加坡的確診數字增加很快。
好在新加坡政府反應很快,做了幾個調整:
1. 一直根據疫情動態調整的防疫措施:1)所有最近各地回歸的居民都必須14天居家通知令強制隔離(有法律效應的),這樣減少社區傳染可能;2)最新措施停止所有短期旅客入境新加坡。
2. 科技防疫:率先研發測試盒子,讓測試更加便捷;研發血清甄別,釐清了傳染源關係;研發手機軟體,呼籲大家都下載Tracetogether,這樣可以更快查到和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人;
3.禁止250人以上聚集,停止教堂活動,老人社區活動。每天媒體報紙呼籲大家有病到指定津貼診所早求醫,拿病假,這樣可以早確診,早隔離。同時給予居家隔離的津貼(每日$100新幣),經濟上、便利上,減少有病不醫又亂跑的可能。
4. 預見到疫情緊張,叫停醫療機構收海外專程來新求醫的新冠病例,把醫療資源留給本國居民。(不少印尼富商專程甚至搭乘私人飛機飛來新加坡求醫)
5、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多年養成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習慣,凡事多想幾步,比如,今年防疫中心剛好在疫情爆發之前落成,及時地大大地解決了防疫壓力。新加坡醫療系統在SARS之後反思,養成對疫情危機的及時反應處理系統。所以,目前還沒有新加坡醫療人員染病。
6. 科學高效防疫:專家說了,新冠病毒目前主要是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只要不密切接觸,那麼飛沫傳染就可以大大減少,那就可以少戴口罩,(當然也在於新加坡口罩確實沒那麼多,只能保重點,給最需要的人-醫療系統的醫療人員,還有有病的人,計程車司機,巴士司機…);
那麼只剩下觸摸傳染,在這方面,各社區、商場、餐館也提供消毒洗手液,還有新加坡洗手間特別多,方便洗手,政府呼籲大家做好衛生,勤洗手,這樣就減少接觸性病毒感染。
7. 新加坡熱啊,空氣流通好, 風也大, 衛生, 病毒不是怕熱嗎
8. 目前管控挺好,雖然有兩位死亡病例,但也是預見到的有基礎病的年長人士,他們的不幸辭世雖令人遺憾但可以預見的。
新加坡對所有居民提供免費新冠肺炎救治,即便進了加護病房,拖了那麼久,那麼昂貴,新加坡政府也買單,盡力搶救(包括新加坡准證工人)。這給新加坡居民吃了顆定心丸,有病當然趕緊求診、早確診、早治療、早康復,如此也減少有些怕醫而給社區帶來潛在危險。
8. 我們有好政府,多年的信賴關係,人民才不慌。
疾病不是最大的敵人,恐慌才是。
作者:李越治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