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腳基節」本周來臨,親測下200年前的新加坡街頭
新加坡的城市建設可謂全球聞名...
由於新加坡多民族文化的原因,也遺留了很多的街頭文化...比如今天說到的「五腳基節」...

(圖:來源自網絡)
據說,南洋一帶氣候多雨,早在1819年開埠之初,萊佛士就規定凡建在街道旁的店屋,屋子與馬路之間,至少要有一條五英尺寬的有遮篷人行道,目的是要讓行人免受日曬雨淋之苦。
這類人行道俗稱「五腳基」。

(圖:來源自網絡)
隨著時代的演進,店屋漸漸被組屋和高樓大廈替代,而這類「五腳基」也逐漸失去了意義...
目前只有在市中心和牛車水一帶還能看到...
不過,這個周末有機會去體驗把「五腳基」...
踢毽子、吃拉車面、在街頭「圖書館」看漫畫書、參加步行導覽...
周末走入牛車水的巷弄街道,就能感受「五腳基」的往日情懷。

(圖:來源自網絡)
辦「五腳基節」是為了讓公眾可以走入史密斯街、寶塔街、碩莪街等牛車水街道,在歡慶和紀念牛車會豐富文化歷史的同時,也希望年輕一代可以多了解有關先輩們當初打拚的生活點滴。
「五腳基節」的活動包括沿途品味白新春茶莊、胡振隆肉乾之家等老字號美食的文化歷史美食之旅(Heritage Food Tour),還有了解牛車水歷史與文化的步行之旅。
南洋老咖啡也會舉辦工作坊,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新加坡咖啡的歷史與文化。
愛好文娛節目的朋友則可在街道上設立的「圖書館」翻閱復古漫畫書、看戲曲表演、揮筆寫書法、聽人講古等,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牛車水。
時間:
本月23日和24日舉辦首屆「五腳基節」(Five-footway Festiv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