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隔離「
詐騙新招別上當

詐騙案層出不窮,
罪犯利用各種手段引人上當。
詐騙新招數,電話錄音聲稱接電話者需隔離但聯絡不上,要求接電話者按指示提供個人詳情。
女教師劉女士(50來歲)撥打《聯合晚報》熱線通報,指自己接到可疑的電話,電話那頭的錄音稱她與冠病確診者有接觸,因此需要接受隔離,要求她跟著電話的指示提供詳細的個人資料。
劉女士說,她接到以「+65」開頭的號碼來電時,一時不察接了起來。電話接通後,另一端傳來一段錄音,劉女士說:「那段錄音說,我需要接受隔離,可是當局一直聯繫不上我,因此才特地打來通知。」

錄音跟著給了一段指示,要讓劉女士照著做提供個人的詳情。
劉女士說:「最近的新聞才報道,有越來越多與冠病相關的詐騙行為,因為我立刻提高了警惕,沒有等錄音說完就掛了電話。」
掛斷電話後,劉女士立刻撥打衛生部熱線,而工作人員也告訴她,衛生部不會用這樣的方式聯繫公眾。
劉女士希望以自己的經驗提醒大家,在冠病肆虐的這個時刻,要隨時警惕這類可疑的詐騙電話。

衛生部:不會以錄音方式聯繫公眾
衛生部不會以錄音方式聯繫公眾,若公眾懷疑來電的真偽,可直接跟衛生部聯繫。
衛生部網站上也警惕公眾,近來有人冒用衛生部官員發電郵或撥電給公眾。
衛生部說,當局不會以錄音方式聯繫公眾。若有疑問,可撥電1800-333-9999向衛生部查證。
另外,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要求新加坡的電信業者在2020年4月15日前,在所有來自外國的電話號碼前顯示「+」的符號,讓公眾在接電話前可以辨識這是一通從國外撥來的電話,再考慮要不要接。
詐騙案激增 涉及數百萬元

隨著網絡運用的普及,涉及電子銀行,以及社交媒體的詐騙案日益增加,詐騙手法也層出不窮。近年來,不少年長人士也開始利用手機通信、社交媒體、電子銀行等服務,也使得他們成為罪犯的新目標。由網絡安全局、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警察部隊聯手推出年長人士網絡安全計劃(Cyber Safe Seniors Programme )

根據警方的數據,本地和銀行戶頭相關的釣魚(Phishing)詐騙案從2019年的80起激增到2020年的1342起,被騙的款項多達580萬元。涉及社交媒體的詐騙案,則從2019年的786 起,增加至2020年的3010起。
「釣魚」騙子通常利用盜用的社交媒體帳號,冒充是你的朋友、銀行、政府機關或公司,發布以假亂真的電郵或簡訊,誘騙受害人點擊假網頁。

有些騙局則會聲稱你中獎了,或以豐富的獎品引誘你填寫幸運抽獎的表格,從中騙取你的個人或信用卡資料和一次性密碼,從中進行未經授權的交易。

6大防範 避免被「釣」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避免成為釣魚受害者:
提防來自社交媒體或即時通信的不尋常要求,尤其是說你中獎或參加抽獎的邀請。
若有所懷疑,馬上向家人、朋友或有關機構查證信息的真實性。
絕對不向任何人透露你的個人或銀行戶頭資料,包括一次性密碼。
經常檢查信用卡或轉帳卡的交易,一發現有未經授權的交易,馬上通知銀行。
不要點擊可疑的連結。
學習識穿「釣魚」手法,避免上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