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0日訊)受澳大利亞貨源減少影響,來自印度尼西亞和東馬的豬肉熱銷,導致批發價格上升,巴剎販售的豬肉價格也應聲上漲,每公斤平均漲價一元至兩元(約3令吉至6令吉)。
在巴剎經營豬肉攤的何姓攤主來電錶示,近日豬肉批發價格顯著上升,致使同行紛紛將零售價格調高,每公斤漲價一兩元。
他說:「以購買全豬來說,之前的批發價格是每公斤7.5元左右(約22令吉50仙),昨天就上調至7.8元左右(約23令吉40仙),一夜之間增加三毛錢的情況並不多見。」
他也指出,豬肉價格此前已受豬瘟影響而節節上升,但上漲幅度不會如此明顯,例如在農曆新年期間,豬發價格往往也只增加一兩毛錢(約30、40仙)。

受訪的多名豬肉攤販表示,受澳洲豬肉貨源減少影響,來自印度尼西亞和東馬的豬肉價格每公斤上調一至兩元。
至於豬肉漲價的原因,他說:「批發商解釋,澳洲豬肉的進口量因為航班減少而銳減,導致更多攤販入場採購印尼和東馬豬肉,價格因此水漲船高。」
由於利潤受到嚴重影響,同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漲價轉嫁給消費者。另外,他也表示,疫情如果持續下去,豬肉的價格可能會繼續增上漲。
記者昨早走訪大巴窯的多間濕巴剎,多數的豬肉攤都證實豬肉價格確實上漲,漲幅視豬只的部位而定,每公斤上漲一至兩元。
在大巴窯1巷巴剎營業的豬肉販吳耀明(70歲),今早8時就已經賣得「七七八八」了 。他說:「不只價格上漲,貨源也比較少,我訂了四片三層肉,結果只來了兩片。」
他表示,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都減少外出用餐,來巴剎買食材回家煮飯的顧客也增加了不少。對於貨源減少,嚴重打擊收入,他也感到無可奈何。
他說:「現在只能繼續這樣,慢慢等待情況改善,至於價格是否還會繼續增加,那還有待觀察。」
通過競標制定價格 公眾:漲幅還可接受
來自印度尼西亞和東馬的豬肉,是通過競標來制定價格的,貨源減少或需求量增加時,價格自然會上升。至於這次的漲價,公眾表示還可以接受。
一名不願具名的豬肉販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來自澳洲的航班銳減,不只是豬肉的供應減少,就連牛肉的入口也在短期內削減一半。
他說:「印尼和東馬的豬肉價格是通過競標制定的,澳洲豬肉供應減少導致這兩地豬肉的需求增加,價格出現波動是自然的。」
然而,儘管巴剎的豬肉價格漲價了,公眾受訪時表示,由於購買量不大,漲幅帶來的衝擊並不明顯,可以接受。
曾志強(33歲,自僱人士)說:「全家每周購買約兩公斤的豬肉,兩三元漲幅還負擔得起。最近是敏感時期,我有做好漲價的心理準備了。」
另一名顧客陳亞妹(71歲,退休)則說:「如果豬肉價格上漲太多,我可能會考慮少吃豬肉,直到情況改善。」
多數熟食攤販:疫情期間儘量不抬高價格
熟食攤販也感受到豬肉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但大多表示在疫情期間會儘量不抬高價格。
在大巴窯八巷熟食中心經營粿汁攤的陳姓攤主(63歲)說,豬肉的價格已從早前的一公斤5.80元(約17令吉40仙),一路漲到8.30元(約24令吉90仙),過去幾周的漲價幅度尤其明顯。
他說:「目前生意已經很難做,但這段期間大家都應該互相幫忙,這一帶老人較多,我會儘量維持價格。」
肉脞麵攤販黃維德(61歲)也表示,肉類起價導致攤位成本上漲大約15%,對食客已經減少的他來說無疑雪上加霜,但他還是不敢貿然起價,擔心進一步流失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