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欣媽參加欣欣學校的舉辦的一個活動。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四大種族的婚禮形式,所以當天以四種不同風格的婚禮來呈現給大家,當然我們也了解另一種特別的佛教婚禮。
一、常見的西式婚禮

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新郎穿著禮服,新娘穿著婚紗,在眾人的見證下,宣誓,交換戒指,在結婚證上簽名,從此以後就是合法的夫妻。以後就是「你的名字」伴隨著「我的姓氏」了…

隨後,新郎新娘要一起舉杯,攜手切婚禮的蛋糕,與親朋好友一起共進晚餐,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把酒言歡。

有粉絲問,在新加坡參加婚禮紅包應該包多少,這裡面附送一下攻略給大家哈~
可以到網上查一下具體是哪間酒店,這樣了解具體是多少錢,你可以按照參考值包紅包給新人。

具體可以查看網址:https://singaporebrides.com/wedding-ang-bao-rates/
二、傳統的中式婚禮

中國華人的婚禮,一般以紅色為主。近年來,不少明星婚禮,都讓這種傳統的群褂又火了一把。

華人婚禮講究比較多,基本新房裡的東西都說得出如意吉祥的名字。

如子孫尺--百尺竿頭;紅棗蓮子--早生貴子;就連燈或其他的裝飾,都是成雙成對的。

女兒在出嫁之前,父母為女兒「上頭」(梳頭),穿上龍鳳褂,戴上娘家給的嫁妝、與新郎一起敬茶長輩,由新郎背出門外。一路上會有「好命婆」說好話,伴娘撐起紅傘,直到坐上婚車。到婆家以後,要進房換鞋,等新娘入門後,給公婆敬茶,新加坡公婆喜歡送新娘「四點金」來作為禮物。

特別說明一下:這條紅色群褂,是我的一個微信朋友「大美麗」借給我們展示的,在此表示感謝!
三、印度族群的婚禮

印度人喜歡熱鬧,一般他們結婚都會帶上(鮮)花圈在脖子上,新郎新娘會坐在一個地方,所有親朋好友上前祝福。新人雙方都會把各自的家當(金銀珠寶、傳統紗麗)顯擺出來。

一般來說,印度人娶老婆是賺錢的,因為娘家為了讓女兒嫁過去婆家能夠過得好一些,都會竭盡全力準備,力求讓女兒結婚當天嫁得好看。
基本上招待客人的都是傳統的咖喱,在印度是直接用手吃,新加坡有些會用刀叉吃。印度新娘結婚喜歡把所有的金器戴在身上--滿城盡戴黃金甲(真有這麼誇張)。

然後手上會畫上草本製作的Hana,看起來像紋身,但是大概1-2星期左右,顏色會滿滿淡去,對皮膚沒有傷害。(不過最近有看到孩子因為畫這個Hana而灼傷皮膚,所以媽媽們還是慎重選擇。)
四、馬來族群的婚禮

我們都知道馬來人喜歡在祖屋下舉辦婚禮,以傳統圓桌圍桌吃飯為主,還有就是他們是不吃豬肉的。基本上當你看到很多手工做的花,就會知道是馬來人在辦婚禮。

他們不穿婚紗,而是穿他們傳統的民族服裝。簡單的理解是從頭包到腳…她們的女孩子比較保守,身體只是屬於自己先生,所以在外面都是長衣長褲的裝扮。

在新加坡這種熱到爆的國家,大街上能清楚看到這種「包頭」的女子,有些甚至是連眼睛都覆蓋,只是透過輕紗來看到外面的景象。(剛開始我還以為她們的防曬做得好!???)

五、新型的佛教婚禮
大家都知道欣媽是個佛教徒,所以當天新加坡佛光山的副住持妙穆法師跟我們分享。近年越來越多人選擇佛教婚禮,因為夠簡單。

只要你想,你我有空,天天都是好日子,在佛陀的庇佑下,法師們為你見證開示,兩人在佛前莊重的宣誓以後,簽上自己的名字,交換戒指,就可以成為合法夫妻。所以如果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話,真的可以有一場「說走就走」的婚禮。(這是玩笑話,婚姻大事,當然要思前想後再決定!)

如果大家對這個婚禮的理解,比我知道得更多,歡迎在下面留言,讓更多的人看到!謝謝
最後感謝慈愛三好學校提供部分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