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中國教育部)
於是,6月9日,中國教育部對澳大利亞發布2020年第1號留學預警:
近期,澳大利亞主要高校計劃於7月前後陸續開學。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國際旅行和開放校園存在風險。
疫情期間,澳大利亞發生多起針對亞裔的歧視性事件。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做好風險評估,當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新加坡學生放棄留學 對於種族歧視者來說,不分國籍只看膚色,他們進行無差別攻擊。
在各種歧視案件中,不僅僅是海外的中國人,馬來西亞人,菲律賓人,新加坡人等等只要是亞裔面孔,都面臨了被歧視和攻擊。
新加坡小哥在倫敦遇襲事件,讓本地人心有餘悸。

3月初,一個來自新加坡的留學生小莫在英國倫敦最繁華的牛津街街頭,被四個「土著」群毆,只因為遭到對方辱罵後「多看了他們一眼」。


對方有四個人,在明顯實力不均等的情況下,對新加坡小哥拳打腳踢。
一邊圍毆還一邊大喊:「我不想你把病毒帶來我的國家!」
打完人這些英國青年揚長而去。在醫院,醫生告訴小莫他的臉部多處骨折,可能還需要進行一些小的重建手術。

這件事震撼了全網,也得到了英國媒體BBC的報道。
雖然不久之後,英國警方掛出了四個肇事者的照片,但是這件事顯然讓新加坡人對種族歧視的認識又深了一層。
新加坡以種族和諧為國策,所以在新加坡小孩的心中,沒有種族歧視的種子。


可惜的是,歐美的情況似乎不一樣。
就連在英語遇襲的小莫,也對BBC說:我在新加坡從來沒有遇到過種族歧視!

(以上圖源:BBC)
但是疫情發生以來,生活在歐美的新加坡人,都不約而同遇到類似的歧視事件。

我在歐洲呆了一個月,隨著冠狀病毒的發展,種族歧視問題原來越嚴重。經常有人經過我,衝著我喊「冠狀病毒!」

不管有沒有冠狀病毒,我在加拿大都要面對歧視問題。我幾次遇到了咒罵甚至肢體衝突,現在我走到哪裡都會留意身邊的情況。
再加上隨後歐美疫情快速惡化,大量在英美留學的新加坡學生都紛紛回國。
新加坡是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所以學生們出國留學毫無障礙。
一直以來新加坡的尖子生也很熱衷於去讀美國、英國的頂級名校。

新加坡歷年的總統獎學金生 會前往美國或英國的名校深造 (圖源:海峽時報)
但是疫情和疫情下的種族歧視問題,顯然讓很多新加坡人猶豫了。
根據新加坡本地媒體最新報道,很多本地學生都打算放棄或者推遲留學計劃。

(圖源:todayonline)
21歲的Darius Cheong原本要到美國留學,已經收到offer的他,最終放棄了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而選擇到本地新加坡管理大學修讀商科。
在採訪中他說,他擔心會成為種族主義襲擊的受害者。
「走出大學之外,我不知道我會不會被人刺殺或槍殺。」
大家還記得疫情伊始,美國的華人都開始囤槍嗎?Cheong的擔心也是不無道理的。

而另一名同樣21歲的女生Prarthana Mittal本來要到倫敦進一步深造,原本是抱著畢業後移居的目的。

(圖源:新浪)
但現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她不認為自己以後能順利在倫敦找到工作,所以也放棄了出國計劃。
對此新加坡的網友表示,「這是正確的選擇」。

我寧願讓自己的小孩在本地上學,新加坡的大學是亞洲頂級的……請支持本地大學,別忘了疫情中,新加坡小孩在國外被欺負,特別是英國、澳洲、加拿大……直到現在。

是的,生命更重要,你們還年輕,別冒生命危險。

沒有什麼比家(新加坡)更溫暖。
確實,看著澳洲那些歧視案件,再看看美國由反歧視運動引發的騷亂,沒有什麼地方像新加坡一樣。 即使本地小孩決定不出國,新加坡也有亞洲頂尖的大學可以學習深造。

(圖源:海峽時報)
更重要的是,這個華人人口為主的社會,四大種族和諧相處,沒有歧視的土壤。
除了椰子寫過很多次的種族和諧的政策之外,領導人的言論也很重要。
在疫情剛開始,李顯龍總理面對網上「抵制」中國人,他這樣對民眾說:

你在網上或許也會看到一些網民紛紛抵制中國人,這是錯誤的心態,也是很不好的做法。希望大家了解這不是一個國籍甚至是種族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新加坡媒體也擔當著引導群眾的角色: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本地房東如果不負責任地,把接受居家隔離,或申請缺席假的房客趕走。未來在將房子出租給工作準證持有者時,可能面對限制甚至是被禁止出租。」
在疫情初期,新加坡的總理夫人何晶更是幾次在Facebook發聲呼籲國人,不要歧視生活在本地的中國人。

新加坡的教育部長也曾親自去看望正在執行缺席假的外籍學生。

來源:FB@Ong Ye Kung
這些都和澳洲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疫情中新加坡給全世界示範了什麼是「政治正確」、「種族和諧」。
看著世界亂相,椰子暢享了一下未來,疫情後如果還是想留學的人,新加坡才是最佳留學地! (*部分參考資料: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