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老人與科技生活的話題就被大家所熱議,科技該如何服務於老人的生活成為了社會需要思考的新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不僅中國有,國外亦然。

近日,新加坡一位65歲的老人因不會用手機掃描訪客登記系統的二維碼,被擋在菜市場外,成為新聞熱點。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地圖、不會用軟體叫車、不會移動支付…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自助機器的增多成了年輕人的數字福利,卻讓新加坡老人面臨「數字化生存問題」。

新加坡老齡化嚴重,目前65歲及以上者占16%。不過有問題就有解決方法,為幫助老人掌握數字技能,新加坡政府於2020年成立數字轉型辦公室,招募1000名數字大使,深入社區幫助10萬名老人掌握數字技能。
截至目前,數字大使已走進112個菜市場以及500家咖啡店,向攤販和年長顧客推廣電子支付。

菜市場攤販一般比較年長,為了鼓勵他們提供電子支付服務,新加坡每月會給予300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5元)補貼。
為了更快實現目標,2020年7月起,300名新加坡青年志願者加入數碼大使隊伍,到當地家庭服務中心和老人活動中心,教老人學習使用電子設備和如何防止網絡詐騙。

此外,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與當地電信機構合作,推出「老人手機上網津貼計劃」,只要支付20新加坡元就能購買一台基本款智慧型手機,每月支付5新加坡元即可獲得最少5GB流量。就算使用的數據超出配套流量,老人也不必支付額外費用,但會降速。
在新加坡的積極推動下,越來越多老人從數字化的日常生活中受益。有媒體評論稱,要帶領更多老人進入數字時代,除了幫助、鼓勵他們學習,還要在產品和數字服務上照顧他們的需求,做到簡單易用。
來源:獅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