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離開佛牙寺,走進一條山坡上的小巷,白傑說:「這裡是安祥山,有很多奇特的店鋪、咖啡館和餐廳,是白天逛街,晚上聚會的好地方。」 阿昌看著頗為眼熟,說「我們的同鄉會好像就在這附近。」白傑疑惑地說:」很久以前是有幾個潮州的同鄉會在這邊,但很早就搬走了。」阿昌說:「我初到新加坡的時候同鄉會可幫了我大忙,幫我介紹了工作,還幫我聯繫租房。我們下南洋的老鄉全靠同鄉會幫襯。」

安祥山

繼續前行不遠,阿昌忽然一呆,然後向前面的一個寺廟跑去。白傑一看原來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廟宇 - 天福宮,雕樑畫棟、龍鳳神靈雕像和屋脊上的彩色碎陶瓷裝飾均為福建的裝飾風格,十分醒目。白傑走進天福宮,發現阿昌正跪在大殿中央的媽祖像前不停地磕頭禱告。一邊嘴裡還念念有詞「求娘娘保佑我平安回家,我還為建廟捐過錢,您可別忘了」。白傑心想天福宮建成已經是180年以前的事了,你還真是虔誠,這都敢跟媽祖娘娘撒謊。

天福宮

阿昌和白傑繼續逛牛車水,路過了詹美回教堂,走過了馬里安曼興都廟,四處都是新奇的建築和事物。讓阿昌最驚訝的是街上的人們穿著整齊,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洋人一樣在街上平等地走著,不用給洋人低頭讓路。街邊的餐廳大都是中餐,所不同的是以前只有閩粵菜,現在中國各地的吃食都能看到,而且食客眾多。白傑告訴他,最近從中國北方移民來新加坡的人越來越多,華人在新加坡人口中的比例還是保持在70-75%。

詹美回教堂

馬里安曼興都廟裡的眾神

遊人如織
經過史密斯街時,阿昌神色有點不自然,白傑好奇地問他怎麼了,阿昌訥訥地說:「這裡以前是紅燈區,我也來過的。」白傑呵呵笑笑說:「這裡現在可沒有色鬼,只有吃貨。這條街是著名的美食街。」

史密斯街的夜晚吃貨盛景
正逛著,白傑忽然想起什麼,對阿昌說道:「我帶你去一個地方,有可能會幫你想起來什麼。」他帶著阿昌來到寶塔街,在街兩旁密密匝匝的店屋商鋪中間,藏著一個博物館 - 牛車水原貌館。原貌館在店屋建築里展示了20世紀50年代牛車水的生活風貌,阿昌看著博物館的建築和展品,似曾相識卻又十分陌生。房間式樣很熟悉,可物品還是新鮮得很。


原貌館裡展示的房間
阿昌和白傑一邊說著話,一邊從原貌館的樓上下來,店屋的樓梯又窄又黑,一出神間,阿昌踩空了樓梯,直摔下樓去。

阿昌在劇烈的頭痛中醒來,眼前還在金花亂冒。自己好像就躺在街上,摸摸身下,卻不再是平整的路面,而是曾經熟悉的石子路。他心裡咯噔一下,「難道說媽祖娘娘顯靈,把我送回來了?」他無奈地看著眼前陳舊逼仄的店屋門口和旁邊停著的臭烘烘的馬車,心想:「可是那個世界比這裡美好太多了,樓好高,大家有錢生活,路上的人都平等,小吃攤也不是亂糟糟的在大街上,空氣都是香噴噴的 。。。」

「阿昌,這裡。。。這裡是哪兒啊?」
「臥槽,白傑你怎麼也在這兒?」
後記:
這篇寫新加坡牛車水,下南洋的中國移民在這裡生活,從這裡出發,辛苦工作,奮力打拚,在牛車水以至新加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所以想寫個小故事,讓百年前的華僑看看如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