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近日宣布,將斥資4000萬新加坡元資助12個研發項目,旨在推動城市農業、水產養殖、未來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等領域的食品創新。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在新加坡國際農業食品周歡迎儀式上他指出,這筆資金是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計劃第二階段的一部分。

該計劃自2019年啟動,第一階段已為50個項目投入了1.44億新加坡元,而第二階段的新撥款總額達到了1.65億新加坡元。顏金勇強調,創新對於亞洲糧食生產的擴大及緩解氣候變化對糧食產量的潛在影響至關重要,新加坡致力於促進農業食品領域的創新,以增強國家的糧食安全。
新加坡政府致力於建設安全、穩定的糧食供應系統
除了增加食物進口來源和種類,新加坡還必須持續投資於國內糧食生產,提高應對供應鏈中斷的韌性。新加坡正在努力提高農業食品領域的能力和產量,使本地農場能夠在資源使用更少的情況下,可持續地生產更多糧食,科學、技術和創新是提高本地農場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改善本地產品安全和質量的關鍵。

過去五年,新加坡建立了強大的生態系統,支持農業食品領域的增長,尤其是在農業科技方面,這包括通過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計劃支持城市農業、水產養殖、未來食品以及食品安全領域的研究與創新。
根據食品局發布的公告,第二階段資助的12個項目中,有兩個項目將獲得早期研發的種子基金,五個項目將獲得支持商業化潛力的研究轉化項目資助。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獲得了種子基金,旨在開發基因改造方法,以提高室內種植蔬菜的產量。而獲得研究轉化資助的項目主要聚焦於水產養殖業,包括開發提高魚蝦疾病抗性的方案、增產抗病魚飼料、預防鱸魚落鱗症的疫苗等。
「未來食品撥款」助力企業減少成本投入
此外,還有四個項目獲得了「未來食品撥款」,致力於探索降低生產成本和改善替代蛋白質製造的新解決方案。例如,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團隊將研發降低培植肉生產成本的細胞培養基解決方案和製造工藝。另一個由卓越研究與科技企業學園(CREATE)啟動的項目是室內農業系統,已於今年啟動。

顏金勇指出,在推動創新的同時,也需要確保監管環境務實、平衡且具有前瞻性。全球監管機構需共同努力,在不阻礙創新和進步的前提下,解決食品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新加坡食品局正在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合作,制定新提案,以標準化培植肉的安全評估,這樣的國際指導方針有助於簡化監管審批流程,增強消費者對培植肉安全的信心。
這些研發項目的推進,不僅有助於新加坡在農業食品領域取得突破,還將對區域乃至全球的糧食產量、生產力和韌性產生積極影響。新加坡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加強了自身的糧食安全,還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這些創新項目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商業化,為市場帶來新的食品解決方案,同時也為新加坡的農業科技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