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工作和人際關係的開始都有一段「蜜月期」,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
不論是新官上任或職場新鮮人,在入職一個新崗位後,都需要時間適應和磨合,熟悉工作環境和業務流程。
這段「蜜月期」也是唯一不必背負太多責任和壓力的階段。即使不小心犯錯,上司和同事多半會包容和體諒。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可不這麼認為。
根據網上調查平台Qualtrics近日公布的《2024年員工體驗趨勢報告》,新工作的「蜜月期」似乎已成往事,剛入職的員工對新工作也不再像以往那樣興奮和期待。
在全球範圍內,入行不到半年的新晉員工中,有多達62%表示不會在目前的公司留任超過三年,並已考慮另謀高就。
至於入行超過半年的員工,只有35%表示不會留任超過三年。

(Qualtrics製圖)
Qualtrics工作體驗管理研究所首席專家赫伯特博士(Cecelia Herbert)在《商業時報》發表的文章中說:
「很多新晉員工還未待滿六個月就已經離職,或正在考慮離職。這個趨勢令人擔憂,僱主將面對僱傭成本上升和生產力下降的雙重壓力。」
走人容易請人難
一名員工離職了,並不是再請一名員工補上那麼簡單。
每招聘一名新人,至少會有一到兩個月的招聘期、三個月的適應期和六個月的融入期。根據估算,單是招聘費用,就相當於四個月的工資。
從招聘新人,到新人順利上手,光是替換成本就可能高達離職員工年薪的150%!
赫伯特說,這對那些與離職員工同期入行的同事來說,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促使他們開始思考去留。
「與其看到別人走,自己也跟著走,不如先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工作需求,問自己想在這家公司得到什麼。」

你對工作還抱著剛入行時的熱忱嗎?(聯合早報)
報告也指出,比起工作了幾年的員工,剛入職的員工在敬業度、留任意願、幸福感和包容度等方面都較低。
儘管如此,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力資源主管表示,會優先考慮讓新晉員工加入公司後能更快適應,俗稱Onboarding(入職迎新)。
赫伯特建議,主管不妨利用招聘速度放緩的機會來重新思考,怎麼做才有辦法留住辛辛苦苦吸引到的人才。
隨著亞洲經濟增長料在明年放緩,主管必須把新晉員工的工作體驗視為「重中之重」,因為公司的績效表現和員工的敬業度息息相關。
「首六個月是員工對公司形成第一印象的關鍵時期。企業領導者必須展示公司項目的影響力,以及重新設計混合辦公模式,以留住員工和提高生產力。」

規定天天回公司上班,反而留不住年輕員工。(海峽時報)我不快樂你又怎麼會快樂?
調查也發現,在眾多領域中,工作滿意度和士氣最低的是——面向顧客的前線行業。
這個群體包括醫護人員、零售業、餐飲業服務員和收銀員。
只有55%的前線員工對薪酬和工作福利感到滿意,並認為自己有能力挑戰傳統的處事方式。
63%對職業發展感到滿意,但只有59%認為自己做好準備適應工作上的變化。

(《商業時報》製圖)
Qualtrics首席職場心理學家格蘭傑博士(Benjamin Granger)說:
「新加坡的服務業已經嚴重人手不足。這些面向顧客的員工是讓顧客快樂的關鍵,如果連員工自己都不快樂,顧客又怎麼會快樂?」
要找到讓員工快樂的方法,僱主當然得先了解員工的真實感受和想法。
參與調查的3萬7000多名員工說,他們樂於接受僱主透過電郵或聊天應用收集反饋,從而改善工作體驗。
但僱主透過員工的個人社媒貼文收集「情報」,是絕不能接受的。
蟻粉怎麼看?如果老闆天天在社媒上「關注」你,加你為「好友」,你會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