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對於人來說,就像人體血管里的血液一樣重要!但由於新加坡的天然淡水資源匱乏,因此看得更加重要!

為了新加坡的下一代能繼續享有高水平的居住環境,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推了「永續新加坡發展藍圖」,而水資源也作為重要部分被規划進去。新加坡定下了小目標:在2030年人均家庭用水量降到每日140升。

然而這還沒到2030年,這個小目標就要實現了~新加坡家庭人均用水量從2009年的每天155升已經減至去年的143升。成功指日可待!

於是在昨天濱海堤壩十周年嘉年華上,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就說,政府定下的新目標是在2030年把每人每天的住家用水降至130升。
130升看似很多,但是分配到各個用處,就很少了。精緻的豬豬女孩泡次澡就沒了!
水是生命之源,一旦被斷,就等於國家安全受到威脅。而因為新加坡用水問題前有狼後有虎,因此政府對此更是高度重視,水的問題也上升到戰略高度。
前有狼是指,新加坡從建國之初就一直從馬來西亞進口水。
自新加坡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獨立至今,馬來西亞就不止一次威脅新加坡,如果不聽話就切斷水的供應!今年6月,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還宣布說,要和新加坡好好探討一下供水協議。

後有虎,是指用水需求隨著新加坡人口的上升而增加。
到了2060年,預計新加坡的人口將達到650萬至690萬,到時全島的用水量將從每天3.8億加侖增加到7.6億加侖,是目前的兩倍。
遇到這種情況誰都會方!因此,強烈的求生欲迫使新加坡不斷尋找出路……
自己「造」淡水
為了續命,早日擺脫水被控制的局面,新加坡把自己「逼」成了世界上循環用水和海水淡化最先進的國家!
1、蓄水池:不放過任何一滴水
作為一個常年下雨的國度,天降之水是新加坡淡水重要來源之一。於是新加坡很早就開始建立蓄水池,到現在已經有17個遍布島上各地的蓄水池了。每當下雨,雨水就形成徑流隨著溝渠流入河流,再流向新加坡蓄水池。

之後,蓄水池的水又會流到供水處理廠,進行一系列的化學處理、過濾和消毒進而成為乾淨的水源又流向每家每戶和工廠。使用過後的排水又將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整個水循環安排得妥妥的,絕不浪費一滴水!

這些蓄水池除了蓄水功能,還兼具了清潔空氣、城市景觀、休閒娛樂等功能。蓄水池附近都是茂密的樹林環繞,其中最有名的麥里芝蓄水池更是被稱為「新加坡的綠肺」。
因此蓄水池也成為大家最愛去的地方之一,周末沒事就過去,散散步看看風景。

2、新生水:新加坡的「黑科技」
靠天吃飯終究是不能長久的,新生水的誕生為新加坡帶了希望的曙光!它絕對算得上是值得驕傲的「黑科技」。新加坡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發,直到2002年正式宣布成功。

2002年8月1日早上,時任總理吳作棟在總統府的網球場打完球後,大口喝下新生水,標誌了新加坡新生水的技術研發成功。
新加坡在這個項目上投入的資金也是最多的。從2000年至2015年,新加坡政府在水資源基礎設施方面的投了高達70億元,而2017年至2021年的投資力度更大,短短4年就投資了40億元!
新生水就是使各種排水污水重新而生,整個生產過程有3個步驟:先用微過濾技術把較大的雜質和細菌去掉,再用逆滲透技術去掉溶解在水中的雜質,最後紫外線消毒,就得到可循環利用的新生水。

這樣處理後得到的新生水能夠經得起專家鑑定和15萬種化學測試的考驗!
新生水的清潔度也遠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高出50倍,是工業用水的最佳選擇。因為有一些像晶片製造業對水的清潔度要求非常嚴格。

不過可能是由於新生水的來源是污水(包括洗澡水之類的),因此新加坡人並不怎麼愛喝……(過不去心理那道坎)
3、海水淡化:海水也是資源
然而上面兩個仍不能滿足新加坡自給自足的需求。於是新加坡把眼光轉移到了周圍大片的海水。這麼多水資源不利用太浪費了!
現在新加坡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有5個海水淡化廠,其中有3個已經投入使用。如果沒有它們,新加坡將損失25%的淡水來源。

第四個吉寶濱海東海水淡化廠是可同時處理海水和淡水的雙模式海水淡化廠,預計將在2020年建成。

副總理張志賢在濱海堤壩十周年嘉年華上也提到了吉寶海水淡化廠
吉寶濱海東海水淡化廠一旦建成,不僅可在雨季時處理來自濱海蓄水池的淡水,又可在旱季淡化海水。新廠運作不受天氣因素或氣候變化干擾,進一步提高抗旱能力,加強供水的韌性,相當高大上!
第5個海水淡化廠建在裕廊島上,這是因為裕廊島上有約100家石化及其它化工企業,現在多使用新生水,修建這個海水淡化廠也是為了推動更多企業改用海水為他們的各種系統製冷。

節約用水
然而政府還是很方呀,充足供水並不能解決水資源的全部問題。於是不僅「開源」,還要「節流」。
1、漲水費:民眾不敢多用水
政府公用事業局建立了一個廣泛的節約用水計劃(如梯級水價等),鼓勵居民和工業用戶理性用水。
同時,水費也調高了。原本保持了17年沒變的水費,在2017年7月1日和2018年7月1日,分兩階段上調了30%。
這是逼得民眾們必須減少用水,畢竟誰都不想每月收到一張天價水費單。

還別說,去年水費上調後,各種房型的平均用水量,分別都有減少,成績很喜人啊!
關於水費上調的問題,其實在今年的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總理也有提到。他說,水費近20年來第一次調高,是萬不得已的決定。生產自來水的費用顯著增加,而政府需投入大筆資金建造新生水廠和海水淡化廠,增加新加坡的水產量。
2、智能控水:多個管家幫你監督
政府還分別推出了智能花灑和免費更換省水馬桶計劃,幫助民眾控制用水。
這是因為根據去年的一項家庭用水調查發現,洗澡用水量高居榜首,占家庭平均用水量的27%,而沖馬桶用水占了18%。
智慧花灑能顯示個人用水量以及監測耗水量,在水用超標時還會傳送訊息通知用戶。
指不定你哪天洗著澡,就聽到家人說,別洗了,水用超了!

而免費更換省水馬桶則主要針對住在建於1986年至1992年的組屋,且還在使用9升馬桶的家庭,可讓每次沖水少用5升的水。
任何可以放水的地方都不會漏過,你還可以這麼節約用水:
例如,在水龍頭上安裝限流器。

以及在水管上安裝節流閥。

3、讓民眾愛上「水」
都說軟硬兼施,硬的上了,接下來就是軟的。
為了切實提高民眾對水的了解和認識,新加坡政府公用事業局還於2003年興建了「新生水訪問中心」。「新生水訪問中心」對新生水生產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人們可以了解生活廢水是如何變成潔凈飲用水,從而清楚水的來之不易。

中小學也都會舉辦來這裡參觀的活動,可以說凡是在新加坡政府學校上過學的同學,肯定都了解新生水的來之不易。果然,對水的「愛護」要從小教育起
總之,為了續命(水),新加坡用了十八般「武藝」,從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變成了水資源最充足的國家之一,完美實現了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