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填海造陸:53年填海140平方公里,擴建了1/4的國土
填海造田是人類為了增長自己生活的陸地面積而做的「無奈之舉」。我們知道因為世界格局現在其實已經相對穩定,很多國家的國土面積大就是大小就是小。為了能讓人們的生存環境更好,一些面積實在是很小的國家或者是區域就必須要採用這樣的策略。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個靠著填海擴充自己國土面積的國家:新加坡。

我們知道,新加坡作為一個主權國家雖然經濟發達金融地位很高,但是面積在全球範圍之內絕對是倒數。在1965年的時候,這個國家僅僅只有581.5平方千米。還不如咱們國家一個三線城市甚至四五線城市的面積大。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加坡的面積開始慢慢地發生變化,2018年公布的數字已經變成了721.5平方千米。53年的時間,140平方千米的增加並不是從哪裡掠奪而來的土地,而是新加坡自己填海得來的。

從上文中提到的時間我們就能知道,新加坡填海造地的工程早就開始,在六七十年代咱們國家總體經濟水平還比較糟糕的時候,新加坡就已經在整個國家的東西南北分別啟動了相關的人工填海工程(近海灘塗)。東邊圍墾成為工業用地,西邊圍墾建造了機場和住宅,北邊和南邊圍墾增加了住宅用地和公園。

可以說那個年代新加坡的填海圍墾工程進行的是比較迅猛和誇張的。而因為技術手段的限制和科學技術的影響,當時候的填海工程顯得比較粗暴。可能正因為如此,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新加坡絕口不再提起填海造田的事,相關的計劃幾乎全部被擱置,甚至一些原本已經圍墾的土地歸還海洋。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作為人口密度非常巨大的國家,新加坡的土地面積真的非常吃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加上技術上的相對成熟新加坡在近幾十年的填海工程又進入了相對白熱化的階段。這就是為什麼新加坡國土面積一直在擴大的原因。

現在的新加坡填海造田的方式已經和六七十年代大有不同。從地圖上我就能看得出來,新的填海工程基本上採用的都是離岸式圍墾。比如裕廊島、聖淘沙島、實馬高島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考慮了相關環境因素和人口增長因素的利弊之後,新加坡的填海造田工程現在依舊在有序地展開。

要知道,現在新加坡陸地總面積有近乎四分之一都是人為擴充而來,這個比例和數字在未來一定會呈現上升的趨勢。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