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鄧小平的言語之間,對蘇聯與越南的「霸權思想」進行批評。但是,其他國家都以為中國領導人只是口頭上的教育,不會更不敢做出反抗,只有李光耀,真誠地與鄧小平進行隆重的會談。

鄧小平
1978年11月,鄧小平乘坐的飛機抵達巴耶利巴機場,而李光耀已經等候多時,熱情地上前迎接。
後來的李光耀在回憶那段場景時,說:「他(鄧小平)雖有74歲的高齡,但矮小精明、敏捷硬朗,穿著米色的毛衣,堪稱人中龍傑。」
這場見面非常愉快,鄧小平在李光耀的陪同下,前往總統府的迎賓別墅。按照慣例,總統府不允許抽菸,但李光耀依舊照著人民大會堂的配件,在鄧小平的座位旁安排了一個痰盂與菸灰缸。

鄧小平
這是李光耀特別為鄧小平破例,原因是他自與中國交往以來,就將鄧小平視作政治偶像,還說:「中國的開放政策給我印象最深的特徵當數鄧小平的果斷堅決和不遺餘力。」
談話一開始,鄧小平就長驅直入,談及蘇聯與越南對世界構成的影響:「所有反對戰爭的國家與人民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這些戰爭販子。」

鄧小平
期間,鄧小平與李光耀還提及越南傾向蘇聯與進攻柬埔寨的問題。兩人有來有往,將中蘇與中越關係剖析了清楚,而且指明了未來的發展道路:
「如果越軍跨過湄公河,那就如美國逼近鴨綠江的行為一樣,中國不可能按兵不動,勢必要為主權和人民而戰。」

鄧小平
這是鄧小平對越南數次的進犯行為所持有的態度,而且,他強調道:「中國心口如一,從不隱瞞自己的想法,說一句是一句。」
這句話令李光耀深信不疑,即便不斷有人對他說:「鄧小平的警告不過是在嚇唬人。」他也從未改變這樣的想法。

鄧小平與周總理
鄧小平結束東南亞國家的訪問後,前往美國與卡特總統確定中美建交的發展方向。之所以能達成一致,是因為美國確保中國在採取攻擊或「懲罰」越南時,不會從中作梗。
無論是行動,還是言行上,鄧小平都為反擊越南做出了充足的準備。因此,李光耀才會大膽直言,稱中國一定會懲罰越南,而事實也證實了他所言非虛。

鄧小平
鄧小平回國後不久,《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關於新加坡的報道。其中一改往日對新加坡的陳舊觀念,將新加坡形容成一個花園城市,並說出綠化、公共建設等的開明之處。
這也成為中國與新加坡之間建交關係融洽的證明。
後記

圖源網絡
中國以絕對的實力證明,中國並非待宰的羔羊,任何無底線侵犯國家利益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都會付出慘痛代價。另外,中國也會將友好外交貫徹到底,以絕佳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共謀發展的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