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每年平均有100人患上口腔癌,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這類癌症從發病到晚期進展快速,但及早治療能大大提高存活率。有鑒於此,醫生建議公眾必需定期檢測,以了解早期跡象和症狀。
來自美國的32歲男子潘吉利南(Jesse Pangelinan),就是其中一名前來新加坡求診的口腔癌患者。
他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最近接受新傳媒英語新聞頻道CNA訪問時透露,他在去年8月的某天刷牙時,發現到左臉頰內側有一個「紅圈」,懷疑那是口腔癌的徵兆。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當時他沒有去看醫生,而是選擇自我治療。
隨後,他口腔內的腫塊越來越大,嘴巴也開始下垂,無法完全閉上嘴巴,口水也不斷地流出來。「我總是需要擦拭口腔內的膿液,而且它還在流血...... 這太噁心了。」
今年1月,他在美國接受口腔癌檢查後,證實患有這種疾病,隔月來到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尋求治療。當時,他的口腔癌已到晚期,腫瘤刺穿了他的臉部皮膚,並突出於臉部之外。
雖然手術順利進行,他隨後也能夠正常說話和進食,但他也因此失去了一部分的牙齒、嘴唇及臉頰,臉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潘吉利南的主治醫生,也是國立癌症中心的頭頸部癌症外科醫生Gopal Iyer教授說,口腔癌是頭頸癌症的一種, 也是最常見的。 該中心每年接見的約800個頭頸癌病例中,平均100人患了口腔癌。這其中以50至60多歲為主,而年輕患者也有增加的趨勢。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看到一個更年輕的非吸菸者、非飲酒者群體患有口腔癌。原因不明。」
口腔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吸菸、二手菸和咀嚼菸草,過度飲酒和尖利的牙齒或壞假牙造成的口腔創傷。他表示,在那些早期尋求治療的人中,生存率高達85%至90%,到了晚期則下降到40%。
「癌症的進展很快,在兩到三個月內,可以從第二階段變成第四階段。」
教授補充,當腫瘤越大時,需要切除的舌頭或口腔的其他部分就越多。同時,如果到了晚期才來尋求口腔癌治療,屆時可能影響患者的吞咽和說話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他強調,人們必須時刻檢查他們的口腔,以了解早期跡象和症狀,包括注意兩周內不癒合的潰瘍,例如紅色或白色斑塊,以及帶血的腫塊。其他需要注意的跡象,是吞咽困難問題和某一部位的酸痛。
「口腔檢查非常容易,除了良好的照明設備、鏡子和個人意識之外,它不需要任何東西。」
新加坡國立牙科中心口腔頜面外科高級顧問Chelsia Sim博士建議,如果人們發現口腔有任何變化,那麼就應該立即看牙醫,進行徹底的口腔檢查。
她表示,牙醫熟悉口腔內的正常結構,因此可以發現任何異常情況,這可能是癌前病變。鑒於有時症狀可能難以發現或太小而無法看到,她建議至少每年看一次醫生,進行口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