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公司於11 月 23 日表示,公司將計劃建造一個熱解油升級裝置,該設施位於 Pulau Bukom 的石化綜合體中。這項計劃會致力於把塑料廢物轉化為化學原料,是殼牌公司從石油天然氣轉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的重要一步。
同時,殼牌公司還考慮在擁有 60 年歷史的新加坡 Bukom 製造基地建設一個碳捕獲和封存區域中心,以及一座年產 550,000 噸的生物燃料工廠,這將是殼牌在全球擁有的五個重要能源和化工園區之一。
致力於縮減碳排放
殼牌市場營銷部分主管惠伯特·維格韋諾 (Hubert Vigeveno) 表示,這些新設立的項目是殼牌公司在新加坡計劃到 2030 年將其自身業務的排放量從 2016 年的凈排放水平減少一半的計劃的一部分。
維格韋諾主管在熱解油升級項目破土動工儀式上也表示「今年,我們已經將原油加工能力減半,這符合殼牌減少排放的全球目標」。
貿工部長顏金勇也出席了殼牌公司的新項目開工儀式,他表示政府計劃將裕廊島轉變為「可持續能源和化學品園區」,以可持續方式運營並在全球範圍內出口可持續產品。
同時,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周二發布的「可持續裕廊島」報告也詳細介紹了這些計劃。
該報告中為新加坡能源和化工 (E&C) 部門設定的「理想目標」包括,將可持續產品的產量從 2019 年的水平提高四倍,到 2050 年通過低碳解決方案實現每年超過 600 萬噸的碳減排。

殼牌公司在Bukom建造的工廠概覽, 來源:cna
能源公司正面臨來自投資者、激進主義者和政府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他們擺脫化石燃料並迅速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
為應對這些壓力,殼牌公司承諾到 2030 年將其全球業務的排放量減半,併到 2035 年將其凈碳足跡減少 45%。
殼牌公司表示,新加坡熱解油升級裝置將在 2023 年做到每年生產 50,000 噸經過處理的熱解油。這將是殼牌在全球範圍內的第一個熱解油處理設施。同時,殼牌公司沒有提供新加坡項目的具體投資數字。
目前來說該項技術也伴隨著一些擔憂,熱解將塑料廢物熔化成熱解油等產品,可將其升級為塑料和化學品的原材料,該過程尚未經過商業驗證並且會消耗大量能源。
殼牌公司還計劃在亞洲建造兩個化學轉化裝置,這些設施將為位於 Bukom 和裕廊島的新加坡殼牌能源化工園區內。用於將廢塑料轉化為熱解油,類似於殼牌在荷蘭與合資夥伴 BlueAlp 一同研發的裝置,該裝置將於 2023 年投入運營。

來源:SHELL Web
殼牌公司將持續投入能源項目發展
與此同時,新加坡正在規劃的其他項目中,包括一個碳捕獲和儲存中心,以減少排放。
維格韋諾主管表示,為了實現殼牌到 2025 年每年生產約 200 萬噸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全球雄心,該公司正在考慮投資建設一座生物燃料設施,以每年生產 550,000 噸來自廢物和植物油的生物燃料。
殼牌公司此前也曾宣布,將在新加坡試用氫燃料電池用於船舶,並正在探索在 Bukom 附近的垃圾填埋場開發太陽能發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