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海熱門打卡地「新天地」新開了一家麵包店。

本不算什麼大新聞,繁華三千的上海,每天多少家麵包店開業,估計工商局都統計不過來。
可是這家麵包店的品牌引起了全網的眾怒,相關的討論熱帖竟然已經超過了10萬。

甚至還有抵制麵包新語(新加坡大名鼎鼎的BreadTalk麵包店,在新加坡的中文名為麵包物語)的呼籲。

什麼情況,小小一家麵包店,為什麼能引起海峽兩岸媒體和民眾的大肆爭議還拉扯上了新加坡?
背後的故事很複雜。
麵包是天價,開店的人是吳寶春
麵包店當然就是賣麵包的,我們先來看看這家麵包店的麵包吧。
以下這兩個品種是麵包店的鎮店之寶,冠軍產品


是的,你沒看錯,人民幣95元一個的麵包。

那麼,這家麵包店是因為麵包「天價」而受到全網抵制嗎?
No!No!No!
你也太小看上海人民的消費能力了!
被炒到2000多塊錢一個的Lady M 蛋糕,上海人民也沒有在怕的,

更沒有誰去大肆抵制,照樣排隊排到地老天荒!

事情的關鍵不在於「天價麵包」本身,而在於開麵包店的人。

吳寶春大家不一定熟悉,不熟悉他就很難理解為何今天全網都在抵制他。
吳寶春是台灣知名麵包師。
2008年,吳寶春、曹志雄與文世成,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素有麵包界奧林匹亞的"樂斯福杯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奪下世界銀牌,同時吳寶春亦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
2010年,吳寶春代表台灣,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LES MASTERS DE LA BOULANGERIE),吳寶春打敗其它7國的選手,獲得歐式麵包組 (Pain) 世界冠軍。
吳寶春的影響力之大,連百度百科都有了他的專屬詞條,隨便一搜也有他的代表照片。

你說這樣一個人生贏家,安安心心做你的「麵包之父」這樣一個很有前途的職業就好了,非要在2016年「坦言」這樣一番言論。

結果被網友製成了這樣一張新聞前後對比圖,「啪啪」打臉。

人民幣是個好東西,能讓你看清很多人。
新加坡BreadTalk將吳寶春麵包店帶到了上海
說到這裡,似乎並沒有新加坡BreadTalk啥事啊?
據悉,新加坡BreadTalk集團全資子公司星界暉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和吳寶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資協議,合資公司取得吳寶春麵包店的主要特許經營權,將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四座城市開設吳寶春麵包店連鎖店。

吳寶春本人表示,新加坡BreadTalk「在亞洲以產品創新和卓越運營聞名」,加上吳寶春擅長的手工麵包,他對這次合作表示有信心。
原來是這麼個來由。
吳寶春的信心並非空穴來風。
就像BreadTalk創始人郭明忠自己說的:「我想做的,不只是吃的麵包。」

長知識的時間到了。什麼是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英語:Franchising),又稱為特許經營或加盟,是指由許多個別店鋪經營者透過總部的指導,經營相同品牌連鎖店的一種商業模式;透過這樣的經營方式,個別經營者可以迅速取得經營的知識,減少自我摸索的時間;企業總部也可以藉此方式,無需投入較高資金開設直營店鋪,但又能快速擴張經營版圖。 也指投權人將其商號、商標、服務標誌商業秘密等在一定條件下許可給國外經營者,允許他在一定區域內從事與授權人相同的經營業務。
新加坡BreadTalk集團是特許經營方面的箇中高手,先與以小籠包聞名的台灣餐廳鼎泰豐合作,獲得了其新加坡的特許經營許可,首家餐廳設在了高檔消費場所百麗宮購物中心,此後有在全島開設了十三家分店,另外還有一家分店開在泰國。

集團還將印尼的J.CO.唐納滋咖啡(J.CO. DONUTS & COFFEE)店導入新加坡,總計在新加坡島內共有4家分店。

就在上周,麵包物語(BreadTalk Group)以特許經營方式把鼎泰豐帶到歐洲,於倫敦的旗艦店12月5日開幕。

圖片來自12月6日《聯合早報》
首家鼎泰豐餐館設在科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並計劃明年在倫敦地標性建築中心塔(Centre Point)開設第二家餐館。
特許經營是一把雙刃劍,不僅是可以迅速得到該品牌的經營權,也要背負品牌的經營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