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設施要素
庇護所空間 現有的涼亭被保留下來,提供了休息和自我沉思場所。庇護所里建造了新的長椅,可以容納約15人使用。從庇護所內可以看到的花園景色被精心規劃和維護,以促進訪客內心平靜和安定(圖9)[8, 9]。

圖9 作為庇護所的涼亭 (來源:Design Guidelines For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2017)) 棚架 活動區新建的棚架(圖10)為園藝種植活動提供蔭涼,可移動的花床整合到棚架中,可以確保植物獲得足夠的陽光。另外可移動的花床可以移動到場地一邊,為小組活動創造額外空間[8, 9]。

圖10 涼棚和活動操作台 (來源:網絡) 長凳 康療花園中的長凳(圖11)充分利用風景,巧妙地布置在花園的各處。這些長椅設有扶手,幫助老年人站起來和坐下。長凳的形狀和材料都經過精心挑選,用來確保安全且容易地供老年人使用[8, 9]。

圖11 恢復區的長凳 (來源:網絡) 廁所、飲水機和自動售貨機 廁所、飲水機和自動售貨機可以在康療花園附近的實踐之家(Hands-on House)中找到(圖12)。花園和這些設施之間設計有無障礙通道。在陰雨潮濕的時間裡,實踐之家也提供了遮蔽的功能[8, 9]。

圖12 實踐之家設施 (來源:Google Map) 種植架 在活動區域內提供種植架(圖13),供活動參與者展示已完成的作品。這些架子的設計尺寸便於任何坐輪椅的人進入場地與使用[8, 9]。

圖13 種植展示架 (來源:網絡) 園藝操作台及活動區座位 活動的工作長桌被設計在同一高度,以便坐在輪椅上的用戶可以接近。設施材料的選擇考慮到參與者安全性和使用耐久性。沿著木甲板的欄杆安裝了座位,以優化空間使用。當活動進行時,這些座椅可以讓護理人員休息,同時場地原有樹木穿過甲板為座位區提供陰涼(圖14)[8, 9]。

圖14 園藝操作台及活動區座位 (來源:Design Guidelines For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2017)) 3.3 園藝治療方案 園藝公園的治療園藝方案主要通過促進主動或被動參與和植物有關的活動,來改善居民的個人福祉。活動設計旨在為市民提供豐富的自然體驗,促進社交互動和體育鍛鍊,透過與大自然的互動刺激感官、增進身心健康,以及增加對植物和園藝的興趣(圖15)[1]。

圖15 參與者與志願者享受園藝活動 (來源:Design GuidelinesFor 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2017)) 園藝公園康療花園在《新加坡康療花園設計指南》提供了一份約1.5小時的園藝療法活動方案,其整體流程設計緊湊,活動過程循序漸進,可以作為面向普通老年居民的園藝療法方案參考(表1, 2)。


4 結語
新加坡公園康療花園體系在近5年開始起步,結合當地相對成熟的公園服務系統和健康研究機構的科研輔助,整體呈現出迅速發展的勢頭。除了設計、建設以及運營能力都提供可靠保障以外,新加坡當局著力改善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居民福祉的願望和具體推進項目的建立,是推動康療花園體系快速實踐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公園康療花園體系利用已有公園場地,更新改造出園藝療法場所的方式,未來結合園藝療法培訓與服務能力的提升,可以在面向城市建設用地的存量開發中有所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