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網絡發視頻,控訴新加坡司機的開車技術是全世界最差的,引髮網民熱議。
一名用戶9月23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視頻分享自己對於本地司機開車技術的看法,在配文中她寫道: 「你是否覺得新加坡的司機是世界上最差(或最不顧及他人)的?這是不是我們「怕輸」心態帶來的「後遺症」?」。
女子在視頻中分享,如果在本地開車,每當前方司機打方向燈示意要轉換車道時,後方車子會加速向前開車,導致車子無法順利換道。「而且,還會鳴笛,指你駛入我的車道了。」
她還說,「所有在國外開車的人都知道,讓打方向燈的司機換道,把車子開到新的車道是一種禮貌。因為他們需要(把車子開)進來,而且他們是在提前通知你。」
為支撐觀點,女子也在視頻中分享了自己近日打方向燈想要轉換車道時,另一名女司機對她比了一個粗魯的手勢。

自視頻上傳後,目前已吸引8萬4700人點閱和1096人留言。
澳洲市場調研公司Compare the Market今年2月1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在世界最佳司機排行榜中位居第九。調查報告對比的因素包括:道路質量、車速限制、車禍死亡率等。日本司機高居榜首;泰國司機則在榜末。
新加坡、日本、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都有著獨特的駕駛文化,反映了各國社會、法規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差異。讓我們來看一下有什麼不同。
交通規則和紀律:
新加坡: 新加坡的駕駛文化強調交通紀律和嚴格遵守規則。駕駛者通常會遵循交通信號、標誌和速度限制。
日本: 日本也以強調交通規則和紀律而聞名。駕駛者在道路上保持有序,禮讓行為普遍存在。
英國: 英國的駕駛文化注重遵守交通規則,左側行駛是一大特點。駕駛者通常會遵循道路標誌和交通信號。
美國: 美國的駕駛文化在不同地區有所不同,但整體上注重個人的駕駛自由。某些州允許右轉紅燈,交規在一定程度上因州而異。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在城市和農村地區的交通規則有所不同,但駕駛者通常遵守交通規則。

禮讓和文明駕駛:
新加坡: 禮讓和文明駕駛在新加坡的道路上得到強調,司機通常展現出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關心和禮貌。
日本: 日本駕駛文化注重禮讓,駕駛者常常展現出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尊重。
英國: 英國駕駛文化中的禮讓行為體現在遵守交叉路口的優先權和尊重行人的行為上。
美國: 美國駕駛文化中的禮讓行為因地區而異,但整體上司機通常會對其他道路使用者表現出尊重。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司機通常會禮讓其他道路使用者,特別是在城市和高流量的區域。

駕駛環境和基礎設施:
新加坡: 新加坡的城市駕駛環境相對緊湊,道路系統有序。高度發達的基礎設施使駕駛較為便利。
日本: 日本的城市和農村都有發達的道路系統,駕駛者需要適應複雜的城市交通和山區道路。
英國: 英國的道路系統多樣,從城市到鄉村,駕駛者需要適應不同的駕駛條件。
美國: 美國擁有廣闊的道路網絡,城市和郊區的駕駛環境差異較大。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有廣泛的道路網絡,駕駛者需要適應城市、農村和沙漠地區的駕駛條件。

車輛維護和文化:
新加坡: 新加坡司機對車輛的維護和整潔有較高的要求,注重環保和安全。
日本: 日本司機通常會保持車輛的整潔,同時對環保和節能的汽車有較高的認知。
英國: 英國駕駛者對車輛的外觀和機械狀況有一定要求,對經典車型有一定熱愛。
美國: 美國司機對車輛的外觀和性能有較高的重視,汽車文化在美國較為豐富。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司機通常會保持車輛的整潔,對四輪驅動車輛有一定需求。
新加坡的駕駛文化既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特質,又在道路上體現了一種有序和諧。
新加坡的駕駛文化注重交通紀律和遵守規則。駕駛者通常會嚴格遵守交通信號、標誌和限速。這一文化的基礎在於強調共同遵守規則,以確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流暢。新加坡的道路系統嚴密有序,駕駛者通過遵守規則來維持這一有序性。

新加坡的駕駛文化體現了對互相尊重和禮讓的重視。在擁擠的城市交通中,司機們展現出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關心和禮貌。禮讓行為在新加坡駕駛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體現在車輛之間的變道時會使用方向燈示意,為行人讓行的場景時常可見。這種文化為道路上的互動提供了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減少了交通摩擦和意外事件的發生。
新加坡的駕駛者還對車輛的維護和整潔有著較高的要求。乾淨整潔的車輛不僅僅是一種美觀,更是對自身駕駛態度的一種表達。這種文化也反映在對車輛安全和環保的關註上,一些司機會選擇更環保的車型,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然而,新加坡的駕駛文化並非沒有挑戰。城市擁擠和交通高峰期帶來的壓力,使得一些司機可能會感到焦慮和疲勞。此外,高溫多雨的氣候也為駕駛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需要駕駛者具備更高的應變能力。
總的來說,新加坡的駕駛文化既注重交通規則的遵守,又強調對他人的尊重和禮讓。這種文化成就了新加坡有序、安全、高效的道路系統,同時也反映了這個城市國家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在這裡,駕駛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文明和社會責任的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