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權力傳遞:黃循財繼任李顯龍,再現新加坡模式的完美演繹

2024年04月25日   •   1710次閱讀

出生於1972年的黃循財在Instagram社交媒體上擁有20萬的粉絲,他自稱為「書蟲、吉他手以及愛狗的人」。

他最喜歡的歌手是埃里克·克萊普頓;在今年3月泰勒·斯威夫特新加坡演唱會前,他還在Instagram上貼出了用吉他彈奏她的成名曲《愛情故事》的視頻。

他的父親在海南出生,而他本人則是新加坡的土生土長的居民。他在美國的威斯康辛大學完成了經濟學的學士和碩士學業,並最終在哈佛大學獲得了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他是新加坡的下一屆總理。

從現在的角度看,他與即將在5月15日卸任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性格溫和,非常親近民眾,並且智商極高。

實際上,兩者之間的差異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是由李顯龍親手培養出來的。

自2005年起,黃循財便開始在李顯龍身邊擔任私人秘書,服務了長達三年的時間;在2011年,他正式開始了他在政界的國會議員競選之旅,這一切都是在李顯龍的「激勵」下展開的。在接下來的10多年中,黃循財在李顯龍的內閣中擔任了7個部門的重要職務,可以說是被視為未來的接班人而培訓的。

他的行為簡直如同李顯龍的再現。

NO.1

視頻號中刷出李顯龍,屬於大機率事件。

他大概是中國公眾最喜歡的東方政客的形象:用國語發表演講,時刻把人民掛在嘴裡,新加坡的利益是永恆的主題,從來沒有西方政客那種誇張亢奮的語調,永遠是一副循循善誘長者的形象。

溫和與堅定,至少給我的形象是如此。

另外,他非常擅長道歉,並且經常流下眼淚。在新加坡,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那麼多國家和地區對其寄予厚望。當2023年他宣布即將結束自己的任期時,他深情地回憶起自2004年起擔任新加坡總理的這20年里,他為領導新加坡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多次領導新加坡度過了充滿挑戰的時期。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和2020年後的新冠疫情,使他多次感到悲傷,甚至流下了眼淚。新加坡的民眾對此深感感動。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們想起1965年,當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聯邦踢出、被迫獨立時,創業總理,世界偶像,他的父親李光耀當眾落淚的場景。

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新加坡的歷史幾乎與他們的父與子的歷史無異,他們幾乎遺忘了在1990年以後,曾有一位總理吳作棟,他的任期長達14年。當然吳作棟也很容易讓人忘記,因為李光耀出任國務資政直到2011年才縱橫吳作棟一職。

李顯龍在新加坡政壇中,從來就是以含著金鑰匙的路徑而出現的。32歲時,他就成為新加坡史上最年輕准將,第二年就當選議員,並馬上開始擔任貿工部部長。

1984年李光耀開始計劃辭去總理職位時,李顯龍已經被視為下一屆領導團隊的核心成員。1990年,吳作棟接任總理時,不到40歲的李顯龍就成了副總理。

這條路徑,自然也被黃循財完美復刻了。

李光耀交班給吳作棟時,就有人質疑他想把自己的位置移交給兒子。李光耀很大度地說,李顯龍想要獲得政治上的成功,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李顯龍顯然成功地擺脫了父親的政治陰影,建立了純屬於他自己的政治風格。

如果說李光耀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是鐵腕治國,那李顯龍所展現的則是紳士治國。他比李光耀更加長袖善舞,更能在強權環峙的格局中找到新加坡的位置:他一直努力並且成功地在大國博弈格局中維持著平衡。

在新加坡本土,李顯龍也受到了非常積極的評價。他統治下的新加坡在經濟方面的成就並不是靠李光耀留下的輝煌而自動得來的。

但如果你真的以為李顯龍是一位「溫吞」的政客,那就大錯特錯了。另一則隱藏在李顯龍身上的「兇猛」,也許可以在以下兩起案件中窺見一斑。

李顯龍的第一位夫人早故,第二位夫人何晶和他結婚時是一個公務員,婚後立即成為淡馬錫控股公司的執行董事兼CEO。這家公司是新加坡政府全資擁有的投資公司,它從來沒有披露過任何財務信息,是全世界最神秘的公司之一。

何晶走馬上任後,對自己的懷疑與挑戰從未中斷過。但是到現在為止,她仍牢固地坐著,沒有動搖過。

還有一個案例發生在2017年,李光耀的另一個兒子李顯揚和女兒李偉玲公開發表文章,指責李顯龍並未遵從父親的遺囑——拆除李氏家族的老宅。根據他們的敘述,李光耀並不想留下故居,不想它成為個人崇拜的物件,但李顯龍顯然想利用這座房子,加強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李顯龍的應對動作無情而決絕,他指令有關部門開始調查並起訴李顯揚。李顯揚的兒子李繩武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也曾公開批評新加坡政府利用法律打擊異見人士:他立即遭到新加坡政府起訴,最終缺席被判藐視法庭,罰款和剝奪競選權。

NO.2

2023年,在一個全球權威智庫的報告中,新加坡首次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自由度最高的經濟體「。它的評判標準包括了政府規模、法律制度及產權、貨幣穩健、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

這對於新加坡來說當然是個利好消息,但是僅僅是個結果,是個追認。

2022年,新加坡GDP4668億美元,人均GDP8.28萬美元,全球排名第五。

2022年,新加坡迎來了2800名百萬(美元)富翁,與此同時,新加坡已有1200家富豪設立了家族辦公室,管理的總資產也超越了6000億美元。這跟亞洲領先的地區相比,還有一點差距(相差大概2000億美元),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最近兩年內,有超過200個超級富豪,正在申請設立辦公室、取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

家族辦公室反映的是新加坡一貫的政策取向:持續增加對投資及營商環境自由度以替代其他區域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成為亞洲金融,商品及技術中轉站。

這就是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一座港口城市人口與人才極度匱乏、資源幾近於零、周圍生存環境惡劣、夾在多個超級大國利益博弈之中。只有成為自由港,成為所有人的中轉站,它才有生存下來的可能性。

依靠著港口,新加坡最初的產業是港口貿易、造船和石油加工,逐漸演變成服務業(包括金融)、貿易和製造等新興產業為主的產業格局,而其中服務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驚人的70%。

可以這樣講,如果不是靠自由港和由此派生出來的服務業發展,新加坡將毫無生存空間。

不過,自由是一體兩面的,與之對應的另一面,讓新加坡顯得並不那麼性感。

2018年,新加坡在全球媒體自由度榜單上排名第151名。全球知名媒體都曾在新加坡吃過大癟,《經濟學人》和《紐約時報》都曾刊發過道歉啟示,承認對李光耀和李顯龍做過「誹謗「——只有向新加坡妥協,才能取得許可證,繼續在新加坡運營下去。

新加坡的所有媒體資源均被政府所控制,例如《聯合早報》和《海峽時報》,其全球聲譽主要依賴於國際政經的報道和深入分析,而非其國內的政治狀況。

從李光耀到吳作棟到李顯龍,「憂患意識「一直是新加坡政治的主流話語。在他們看來,新加坡很容易失去目前所獲得之經濟成就與獨立地位,進而成為外國之附庸而一貧如洗,這就需要新加坡國民聯合起來,共同致力於發展。

黃循財被任命為下屆總理時,已提出了」攜手新加坡「,聲稱只有團結新加坡才會進步。

在《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中,美國學者約翰· 培瑞寫道:「和古代城邦雅典一樣,新加坡政府相信社群利益必須超越個人利益。而許多外界人士也認同此一見解。」

NO.3

美、英、澳三國政府,均曾對新加坡威權政治進行控訴,李光耀、李顯龍等人的回應並沒有隱忍,只是高調回擊。

在世界格局和博弈歷史中,占據優勢地位的英美,的確無從理解新加坡和它的東方式政治。

不像在美國軍事陰翳下的韓國和日本,新加坡的生存環境遠比他們來得更加惡劣。一塊彈丸之地夾攻著數個強國,與之相鄰的印尼和馬來西亞曾經都是動盪不安之地,越南還處於變動中,泰國的形勢並沒有太平靜,美國明顯鞭長莫及,甚至有心也不能提供任何有效保護。

高達76%的華人群體,在其文化傳統中,往往表現出對政治的冷漠態度。對他們而言,擁有一個優質的居住環境和一個穩定的生活模式,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為關鍵。所以新加坡政治歷史幾乎沒有挑戰者,根本成不了氣候。

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時任總編輯鄭維,早在2015年一篇評論中說道:「對於不熟悉新加坡政治語境的人,未必能體會『委託』兩字的沉重。」他的結論是:除了執政黨,沒其他人能接得了盤。這一點,執政黨知道,人民也知道。

李顯龍的交權,事實上就是把政權委託給了黃循財。之後的2025年國會選舉,他們的人民行動黨恐怕還是毫無意外會以大比分取得勝利。黃循財像吳作棟那樣,蕭規曹隨地追隨李顯龍政策嗎?估計改動的可能性不大,因已請李顯龍出任國務資政一職,李亦同意。

於是,新加坡這個成功城邦國家的順利交權成了特別詭異的東方政治樣板。

從一方面看,它成功地創造了一系列經濟上的奇蹟,確立了亞洲發展的無可爭議的典範;另一方面在日本,韓國乃至越南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現代時間裡,卻固守其獨特模式。

歐美政治根本不懂解東方政治的特性,尤其是新加坡。推行自由競選式歐美民主可能立即使新加坡遭遇不測之災。但這家長式和委託式政治是否真能確保新加坡長治久安?

對新加坡和全球而言,當前的狀況可能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新加坡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因為聲音過於微弱,所以少數人的不滿和痛苦仍然存在。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