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科技的ChatGPT去年11月橫空出世以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認知,幾乎每天都在刷新。
「萬事問AI」蔚然成風,問的問題百花齊放,越來越多元多樣。
以下紅螞蟻列舉幾個「萬事問AI」包括但不限於的奇葩問題。
一、請AI幫孩子取名
對一些新手爸媽而言,幫孩子取名是一件神聖的事,有的要算生辰八字,有的要翻族譜,但也有父母直接把這項重責大任交給AI,看看他們能出些什麼好主意。
日前香港就有一名准媽媽投訴,其丈夫因為懶得幫腹中胎兒取名,竟直接求助於ChatGPT。
該名准爸爸先是開門見山表示希望兒子「聰明、英俊、高大且幸運」,請ChatGPT根據這些條件取個匹配的名字。
「智宇、龍威、健強」等名字依序出現。
准爸爸接著又請ChatGPT提供了十個「具有中國傳統美德和吉祥寓意」的名字,包括「瑞昌」、「昊天」、「宏達」等。
看到這些名字,准媽媽稱自己實在選不下去,但准爸爸竟還不識趣地說有些名字其實挺好聽的,讓她火冒三丈怒問究竟「他是孩子的爸爸,還是AI才是爸爸」?

(網際網路)
名字風格老土可能還是較輕微的翻車事故,如果還加上要求ChatGPT根據生辰八字幫忙取名,那就只能用奇葩來形容了。
一位中國大陸爸爸日前請ChatGPT根據易經五行為女兒取名。
ChatGPT先是要了孩子出生日期時間、性別、姓氏,據此總結出女孩命格中金、木皆有,尤以木特別旺盛,但火和土相對缺乏。
為平衡五行,ChatGPT建議選擇有關火、水或木的名字,並推薦了「劉顏、劉沐林、劉柔美」,但父親嫌太老土,希望能取個中性點,且要有三個字的名字。
至此,ChatGPT完全放飛自我,除了劉詩晴和劉言川這兩個看似比較正常的姓名,其餘竟都是「劉風破雨、劉刑天和劉浪積」之流,大鳴大放,全然不顧女孩長大後如何面對鄉親父老的尷尬。
簡而言之,名字好不好聽、有無文化涵養見仁見智,但把替孩子取名這個重責大任假手於AI,十有八九會讓另一半覺得你在敷衍。
最可怕的是,過去人們再不喜歡自己的姓名,情感上也都還會感念「受之父母」,但未來的小孩若知道名字是AI所取就不好說了,一個沒處理好,令孩子誤會父母是「生你還不如生塊叉燒」就糟糕了。
取名這件事,參考即可,可千萬別把命名大權讓渡給AI啊!
@wilson777776
chatGPT語音給寶寶取名,請幫我選一個#人工智慧 #ai #chatgpt應用領域 - 抖音
♬ 原聲 - 雙刀
二、請AI化身感情診斷大師
和另一半感情出問題,找兄弟閨蜜訴苦或討教是大多數人的選項,但這個角色AI也來湊一腳了。
美國有個叫作「來自前任的信息」(Texts From My Ex)的應用程式,其賣點就是利用AI分析情侶或怨偶的聊天紀錄(包括WhatsApp、臉書Messenger等通訊軟體),並以此評價他們的匹配度。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要請應用程式幫忙診斷感情問題,須要開放該程式閱讀WhatsApp、臉書Messenger等通訊軟體的權限,其中牽涉的資安問題還是小心為妙。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名34歲女子瑪姬(Maggie Crabtree)分享了自己試用這套應用程式的心得,並作出這個AI感情診斷大師不靠譜的結論。
據悉,她前後做了兩次感情診斷,結果卻大不相同。
第一次,系統分析稱瑪姬與其前男友的聊天內容「像扎手的豪豬一樣順滑」(as smooth as a porcupine),反諷兩人對話內容槽點滿滿,只為兩人的匹配程度給了4分(滿分為10分)。
但瑪姬發現該程式過度著重在兩人某次酒醉情況下的交談,她於是支付5美元再請程式診斷一次。
孰料第二次系統直接打臉自己的第一次診斷,認為瑪姬和她前男友的互動過程是「可愛」及「好玩」的,系統還稱瑪姬的男友似乎很支持她。
瑪姬無奈表示,她在現實生活與前男友的相處中,根本感受不到系統第二次所分析的那些美好。
無論如何,「Texts From My Ex」今年7月推出後反應不俗,短短一周便有3萬人自願開放通訊軟體的權限讓系統診斷。
出於新奇或不妨試試的心態,AI感情大師看來還是頗有市場的。
當然,除了幫人判斷現任或前任伴侶適不適合自己,說起「撩功」AI也是略懂略懂。
例如,兩款分別名為「Rizz」和「YourMove」的應用程式就標榜能用AI科技,幫用戶找到最適合向意中人拋出的甜言蜜語。
確切做法?和感興趣的對象配對後,AI會根據對方的相關資訊教你如何拋出開場白,正式一點或挑逗一點的都一應俱全,任君挑選。
只是「撩人」成功與否,還看個人造化。
但使用這種撩男撩妹神器最好還是適可而止,畢竟AI雖能幫你在應用程式上傳送簡訊打動對方芳心,卻無法幫助你在現實中和對方見面約會時,成為風度翩翩、能言善道的情聖卡薩諾瓦。
期望和現實差距過大,真相分分鐘比當初直接掉頭走人還要傷人。
至於挑逗與否的界限,也切勿讓AI全權幫你決定。
信息發出前,先想想這些話語是否太不妥、太煽情,有沒有「Metoo」之虞,以免信息丟出去後,換來對方直接撥打999說「Hello, Police」。

一些應用程式號稱能利用AI科技幫忙「撩人」。(Freepik)三、問晚餐吃什麼?
幫你撩人締造良緣,連孩子名字都幫忙想好,如此完善的一條龍服務當然也少不了協助維繫感情生活的和睦。
相信不少男士都心有戚戚焉,約會前問另一半想吃什麼總免不了一番折騰。
既然追問女生往往只能得到「隨便,但其實一點都不隨便」的回應,那不如請教AI?
紅螞蟻試著請教ChatGPT這個全能專家該如何在「隨便」困境中全身而退。
結果ChatGPT給出了義大利餐廳、亞洲餐廳、海鮮餐廳、素食餐廳等不一而足的籠統建議。
不得不吐槽一下,這些回答完全不在地化,新加坡的特有美食統統不合ChatGPT眼緣,難道AI這麼有把握,獅城男士們都不會落入這種「隨便但不隨便」的尷尬陷阱里嗎?

(ChatGPT截圖)
如果另一半選不出來何解?
ChatGPT繼而給了兩人輪流選擇以「確保公平和平等」的選項,就連拋硬幣和擲骰子、意外驚喜等做法也都悉數拋出。

(ChatGPT截圖)
作為不解風情的鋼鐵直男,紅螞蟻有種棋逢敵手的感覺,這ChatGPT惹火另一半的潛力,絕對在廣大男性之上。
如果有哪位不知好歹的男士想用ChatGPT的教戰守則和另一半的「隨便」硬碰硬,紅螞蟻不負責任地建議:
不妨在轉述AI內容給另一半的每句話前加上「AI說……」,
看看這句話有沒有比「我媽說……」更有棒打鴛鴦、讓情侶原地分手的魔力。

晚餐「隨便」吃是天下不少男士難解的困局。(網際網路)四、找AI幫忙打官司
這聽起來很超現實,但其實距離現實不遠矣,而且某種程度上未來可能在新加坡上演。
也許在某一天,法律門外漢也能在AI幫助下自己打官司,律師靠邊站。
新加坡法庭今年8月和美國科技新創公司Harvey簽署了一份合作諒解備忘錄,內容是要研究如何在司法系統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科技,以協助更多人享有訴諸法律(access to justice)的權利與途徑,讓他們不會因為經濟能力或對司法體系的理解能力有限,而無法維護自己的法律權益。
據當局透露,生成式AI首先將在小額賠償案件開始試用。
新加坡每年大約會有1萬件小額賠償案件。當事人可以藉助生成式AI科技,了解相關程序、草擬索償或答辯書、確認與搜集證據、考慮與對方和解的不同因素,以及翻譯法律文件內容等。
主導新加坡法庭的轉型與創新工作的艾迪阿都拉法官透露,由於小額索賠的當事人無須聘請律師,加上案件性質也沒那麼複雜,因此適合用來試用生成式AI。
在這之後,法庭可能會考慮進一步將生成式AI擴大運用在其他類型的法庭案件與申請程序,包括離婚者申請贍養費與分配婚姻資產,以及其他民事索償案件。

新加坡法庭打算在小額賠償案件引入生成式AI。(聯合早報)五、打上自己名字問AI「我是誰」?
最後,就像谷歌搜尋引擎最常經歷的一樣,太多人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多重要多有名了。
但如果你不是名人,或還不夠有名,亦沒有和某個名人同名同姓,那千萬還是別輕易嘗試在ChatGPT「尋找自我」。
就像紅螞蟻好奇問了一下ChatGPT「新加坡紅螞蟻」是誰,結果竟得到了尷尬又不失禮貌,傷害性不大卻侮辱性極強的答案:
「根據我截止至2021年9月的知識,我無法提供關於 "新加坡紅螞蟻" 的具體信息,因為在那個時間點,我沒有相關的數據或信息。
如果 "新加坡紅螞蟻" 是一個新興的組織、公司、品牌、項目或任何其他實體,那麼它可能是在我知識截止日期之後出現的,或者是一個相對較小或非常特定的實體,因此沒有廣泛的信息。」

(ChatGPT截圖)
當真是萬箭穿心,查了非但沒能找到自我,還心碎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