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公寓單位20年設計變遷 是效率提升還是空間縮水?

2025年03月04日   •   1539次閱讀

紅螞蟻早前談過組屋的設計變遷,這次輪到公寓。

過去20年,新加坡公寓的面積變得越來越小,售價卻水漲船高,那,公寓單位的設計與布局究竟是變得更有效率,還是純粹空間變小?

政府自1993年起,允許凸窗和植物槽擁有豁免權,不算在整棟建築物的可建築面積內。當時的目的是為了鼓勵本地建築物在室內增添綠意,而不是一棟又一棟死氣沉沉的鋼骨石牆。(海峽時報)2006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夕,實用不在考慮範圍內

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全球經濟正處於繁榮期。私宅價格指數(Property Price Index)在2006年底到2008年第二季度期間上漲了36%。

那時,經濟蓬勃發展,大家普遍認為自己的購買力將持續增長,誰也沒料到雷曼兄弟突然倒閉,引發了美國的次貸危機。

無法預知將來的大家,那個時期對豪華海濱公寓的興趣濃厚。開發商在設計公寓時的共同點之一都是有寬敞的長形陽台,旨在讓業主能夠無障礙地欣賞到最廣闊的美麗海景。

2008年竣工的濱海舫(The Sail@Marina Bay)和2010年竣工的濱海灣居(Marina Bay Residences)這兩座靠海的豪華樓盤,其中一大賣點就是寬敞的陽台。

以濱海灣居二房單位(下圖)為例,約106平方米的面積中,僅一個陽台面積就有8至9平方米,兩個陽台總面積接近18平方米,占據了相當大的空間。

放在今天,這樣的設計很可能會被視為浪費空間。以當前的房價,許多人或許會認為,光是購買公寓的客廳面積就已經難以承受,還要花費額外的錢購買這麼大面積的陽台,顯得尤其不划算。

濱海灣居的二房式B1c單位。(property2day)

另外,吉寶灣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相信是本地最後一個採用曲線形陽台的大型項目,一些單位還不僅只有一個陽台。

如今,這種設計已不太受歡迎,因為它在室內設計上較難適配。曲線形布局通常需要更多的定製化裝修,而且市面上很少有家具能夠完美適應這樣的獨特空間。

吉寶灣映水苑。(cos)

這種獨特的空間往往只有口袋夠深的人才能擁有。在金融危機之前,似乎實用性並不在設計的考量範圍內。

除了豪華公寓,其實一些大型的普通公寓,起陽台或額外私有空間(private enclosed space),也是主打一個「大」。

額外私有空間指的是圍繞私宅的戶外空間,其中一些例子包括頂層單位的屋頂花園,以及地面層單位的戶外花園。

在2007年推出的柏景苑(The Parc Condominium)公寓,位於西海岸路,它的額外私有空間就特別的寬敞。

下圖的一樓單位,84平方米的面積有約33%的面積是戶外花園。

柏景苑。(serenechua)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型陽台和戶外花園其實是開發商為了增加銷售面積而做出的嘗試。儘管這一時期的單位面積普遍較大,卻很少考慮空間的使用效率。然而,當時的購房者對此卻十分買帳。

2010年至2013年:鞋盒公寓最受歡迎,雙鑰匙公寓和「啞鈴型」戶型面世

全球金融危機促使投資者紛紛湧向避險資產,如投資新加坡房地產,這導致本地住宅房地產價格

飆升。

同時,許多資本有限但又想投資房地產的人,也愛選擇購買一房型門檻比較低的「鞋盒」公寓進行出租。

鞋盒公寓指的是面積不超過50平方米,即538平方英尺的公寓。

為確保買家能負擔得起,發展商也順手推舟,縮小私宅面積,推出更多的「鞋盒公寓」,結果大受歡迎。

2011年新加坡首次實施的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力度相當薄弱,新加坡公民購買第三套及以上的住宅的ABSD僅為3%!(如今第二套的ABSD已經提高到20%)。

因此,對購買第二套房產的人來說,入手門檻較低的鞋盒公寓,ABSD幾乎沒有起到威懾作用。

當時「鞋盒公寓」的數量在四年里增加近四倍,有些新發展項目的鞋盒公寓更占總單位數量的80%,以至於在2012年促使市區重建局決定,必須限制中央區外非有地私宅發展項目的單位數量,以確保鞋盒公寓不會在將來占我國住房種類的絕大多數。

儘管如此,鞋盒公寓的激增也促使了空間效率的提升,因為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競相打造更好、更具多功能性的單臥公寓空間來搶灘。

同個時期,也開始興起雙鑰匙公寓。

2009年推出的水之軒(Caspian)公寓就是首個推出雙鑰匙的公寓,之後我們開始看到更多相似的雙鑰匙單位問世。

靠近兀里的8@Woodleigh,把三個臥房式單位隔成一個兩臥單位以及一個大開間(studio apartment)單位。(星獅地產)

另外,這段時期,也看到更多善於利用有限空間的公寓單位設計面世,譬如首批「啞鈴型」戶型的出現,即臥房分布在中央處的客廳兼飯廳區兩側,減少了走廊空間的需求,是一種高效率的空間規劃方式。

例如,黃埔的Eight Riversuites公寓的兩臥單位,兩個臥室通過客廳和餐廳區域相連,而不是通過走廊相隔。

(8riversuites-sg)

在當時,啞鈴型設計被視為一種創新,因為在那之前,大多數住宅的設計仍然將所有臥室集中在一側,而將其他更具「社交功能」的空間安排在另一側。

2014年至2017年:單位面積開始縮小,「啞鈴型」戶型占據主導地位

公寓面積在2014年開始縮水,以四臥室單位為例,2000年代初建成的單位面積可大至2000平方英尺以上。2017年以後,四臥單位面積平均跌至2000平方英尺以下,近年更縮至約1200平方英尺至1700平方英尺。

這段時間所推出的公寓,絕大多數都是採用「啞鈴型」的設計。

以2015年推出的盛港公寓峰景苑(High Park Residences),以及2016年推出的小印度公寓Sturdee Residences為例,兩臥房式單位面積不到60平方米,但實用面積卻不少,原因就是採用了「啞鈴型」設計。

僅有53平方米的公寓Sturdee Residences的兩房式單位,看起來也沒有很擠。(singaporecondoreview)

不過,這也是發展商的一個「失落時代」,因為市場受到一輪又一輪的降溫措施的影響。但對於買家來說,這一時期「入手」的人,可能購買的價格相對較低。

當前的後疫情時代:很大的冷氣機窗台消失了

在戶型設計方面,一個重大變化是建築總樓面面積的計算改變。

2023年6月起,發展商不得把冷氣機窗台(aircon ledge)等分層面積(void area)計入建築的總樓面面積(GFA),換句話說,單位設計的實用性被最大化,買家買的都是可用面積。

這也意味著,開發商不再有動力為了增加銷售面積而建造巨大的冷氣機窗台、陽台或各種額外私有空間。

譬如剛登場位於倫多中路的Lentor Central Residences,幾乎所有緊湊型單位都採用了啞鈴型布局,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空間浪費,也取消了很大冷氣機窗台、凸窗(bay windows)和植樹槽(planter boxes)等設計。

Lentor Central Residences公寓。(stackedhomes)

不過,由於這些空間不再計入建築的總樓面面積,新項目的售價看起來會更高。

接下來的20年,新加坡公寓單位的設計又會出現哪些變化呢?

555

他賣房後賺了650萬新幣!新加坡10大利潤最高的房產有這些...
2025年05月1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這類組屋又破百萬新幣!漲了近15%
2025年05月11日   •   7695次閱讀
新加坡牛車水五棟相連受保留店屋出售
2025年05月09日   •   5472次閱讀
120萬新幣上車新加坡中央區!最便宜的5個樓盤大公開
2025年05月13日   •   5472次閱讀
Newport Res樣板間估計都長毛了
2025年05月13日   •   3078次閱讀
房產經紀最愛推薦新樓盤 只因能賺最多佣金?
2025年05月14日   •   2394次閱讀
新加坡罕見CBD永久地契商業樓出售
2025年05月14日   •   1710次閱讀
貿易風暴下的新加坡樓市:投資交易降溫,住宅地段撐起半壁江山
2025年05月14日   •   1368次閱讀
組屋診所招標大變革!告別 "價高者得",質量成評估核心
2025年05月09日   •   1197次閱讀
大眾私宅不「大眾」了?新地段投標價創紀錄,售價或直追市區
2025年05月14日   •   1197次閱讀
工業房地產緊俏?新加坡烏美一優質項目出售!
2025年05月14日   •   1197次閱讀
新加坡有地住宅尺價破2000大關,創歷史新高
2025年05月09日   •   1026次閱讀
歷史新高!新加坡百萬組屋翻倍!全島15個最美組屋出爐~
2025年05月14日   •   1026次閱讀
Bloomsbury Residences 波那維斯達
2025年05月11日   •   1026次閱讀
新加坡租房都有哪些隱性成本?
2025年05月13日   •   855次閱讀
Aurelle of Tampines創紀錄熱銷,EC市場進入「准豪宅」時代?
2025年05月14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今年第一季房市表現如何?看這篇就夠了
2025年05月15日   •   513次閱讀
Skye at Holland 黃金第十區 坐擁荷蘭村鄰里歐陸風情 開盤在即
2025年05月15日   •   171次閱讀
Arina East Residences 加東
2025年05月15日   •   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