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冠病疫情時代,業務復甦推動企業取得良好業績表現,多數新加坡「打工皇帝」總薪酬在2023年取得增長。然而,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定拖累企業表現,以及企業個別因素,進而影響部分高管的薪酬。
《聯合早報》根據最新出爐上市公司年報,統計海峽時報指數成分股公司中,薪酬最高的10名「打工皇帝」。


三家新加坡銀行2023年業績表現亮眼,大華銀行(UOB)副主席兼總裁黃一宗以1593萬元總薪酬登上榜首,華僑銀行集團執行長黃碧娟領取1210萬元酬勞,排在第三;這兩名掌舵人的排名,相對一年前都升了一個名次。
曾多次榮登榜首的星展集團(DBS)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2023年薪酬同比減少近27%至1123萬元,排名下跌三個名次,位居第四。2023年,星展銀行發生一連串數碼服務中斷事故,銀行發布業績時宣布,削減總裁和其他集團管理委員會的可變動薪酬,讓他們為這些事故負起責任;這使高博德2023年的薪酬,比另兩名銀行掌舵人少了許多。
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主席兼總裁郭孔豐的薪酬連續三年突破千萬元,2023年微升1%至1338萬元,排第二。
創業公司(Venture Corp)集團主席王玉強的排名跌三個名次,總薪酬減少21%至780萬元。
另一方面,勝科工業(Sembcorp Industries)集團總裁兼執行長黃錦賢的總薪酬上漲約34%至790萬元,漲幅為10名總裁中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揚子江船業執行長任樂天的薪酬從2022年的約7萬8229元,顯著增至約62萬6367元,自接任以來薪酬首次超越10萬元。

(聯合早報檔案照片)
榜上的10名掌舵人當中,五人是非一般的「打工皇帝」。黃一宗是大華銀行第三代接班人,郭孔豐和王玉強是公司創辦人。雲頂新加坡(Genting Singapore)執行主席林國泰是家族企業接班人,郭令明掌管的城市發展(CDL)則是郭氏家族的企業。
《聯合早報》自2012年起,根據海指成分股公司年報,整理出各家企業掌舵人薪酬,除了財年在9月底結束的泰國釀酒(ThaiBev),榜上只包括財年於2023年12月底結束的公司。新電信和新加坡航空等的財年都在3月結束,最新年報尚未出爐,所以不計入榜單。
非成分股公司也出高薪總裁
除了海指成分股,2023年也出現非成分股高薪總裁。比如,全美世界(Best World International)兩名創辦人、大股東以及聯合主席範文瑂和陳俐蓉在2023財政年各獲得介於1075萬元至1100萬元的薪酬。這雖然低於前一財年介於1250萬元至1275萬元的薪酬,但已超越「打工皇帝」的第五名。
另外,翱蘭集團(Olam Group)首席執行長魏吉思(Sunny Verghese)2023年的薪酬介於800萬元至825萬元,超越「打工皇帝」的第七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近幾年,企業薪酬披露,包括實際薪酬和細目都有所改善,但與此同時,仍有一些企業不願意披露。
比如,凱德投資(CapitaLand Investment)在回答股東詢問時,列「人才競爭」為沒有在年報中披露主要管理層薪酬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上市公司也許要克服不願意披露主要管理層薪酬的文化,以提升整體治理標準。

(商業時報)
盧耀群認為,有待改進的一方面是,多數公司未詳細說明薪酬與業績表現和創造價值之間的掛鉤,它們一般僅提供薪酬數字和組成部分。
2024年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其中最主要為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如近期中東事態進一步升溫。盧耀群指出,如果全球經濟因此受挫,這將影響業務展望和實際表現,不少董事和執行長的薪酬也將受影響。
文:王思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