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9日訊)馬來西亞實施行動管制令至今已有一年,許多選擇留在新加坡打工的馬來西亞籍員工也有整整一年沒有回家。儘管這段日期辛苦難熬,受訪大馬客工表示若能重來,仍會選擇留在新加坡,寧可自己受苦,也不願家人吃苦。
26歲的李偉生自17歲就開始到新加坡打工,至今已經9年,原本每天來回馬新兩地,但他自去年3月18日越堤上班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家。
李偉生從事銷售工作,他坦言,過去一年在新加坡學到了很多,也認為新加坡是個生活條件非常好的國家,但這次在新加坡長住卻讓他認定自己不可能在這裡長住下去。
「住在這裡說習慣也不習慣,說不習慣也不是不習慣,感覺自己處在一個中間地帶。而且父母家人都在馬來西亞,年紀也大了,我不可能通過視訊提醒她,你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吃。」
同樣曾是越堤族的曾憲彬來新打工已有7年,目前從事電腦維修工作。初次在新加坡長住的他坦言,自己在新加坡沒什麼朋友,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讓他倍感寂寞和壓抑,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去年6月,曾憲彬在得知父親跌倒摔破頭進入加護病房後,對於自己無法就近照顧父親感到十分無奈,心情愈加低落。明明那麼近的距離,卻仿佛隔了十萬八千里,根本幫不上忙。
幸好,他一直都通過視頻會議,參與佛學會活動,佛學會成員包括一些輔導員。在這些好友的幫助下,曾憲彬的抑鬱問題已逐漸改善。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去年8月17日正式啟動周期性通勤安排(簡稱PCA),允許符合條件、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回家探親,在馬新冠病最明朗的時期,他們只需履行7天的居家通知。
李偉生和曾憲彬當時都曾考慮在周期性通勤安排下回家探親,卻因種種原因而錯過最佳時期。
李偉生說,當時只需要隔離7天,費用比隔離14天少很多,母親有詢問他要不要回家。
「我當時還想搏一搏,看能不能再減少到四五天。哪裡知道一等,又變長了,費用太貴。」
曾憲彬則是出於想在農曆新年期間回家的考量,未在當時安排回家。
「通過周期性通勤安排回家後,我們需要在新加坡工作滿90天才能再回家。去年底,我一算,如果當時回去,農曆新年就沒辦法回去,就想著要等等,等到農曆新年回去。結果現在冠病這樣,沒辦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