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瑞幸在新加坡「貴不貴」的話題,生活在新加坡的董林,在他那個200多的華人群里,跟群友斷斷續續討論了三天。

這個話題在當地的社交平台、國內的小紅書上也都很熱鬧。
討論到第四天,熱度下降了一些,話題開始回歸到「好不好喝」「有沒有競爭力」這個最本質的話題上。董林摘了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內容:
說貴的——
「折後4-6.4新幣(約20-33元人民幣),那為什麼不喝星巴克、喜茶、霸王茶姬?」
「本地咖啡店貴的也就3、4新幣,味道都差不太多,瑞幸又沒有星巴克提供的空間服務。」
「價格不便宜還不能堂食,新加坡本地人喜歡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聊。」
「6.8新幣可以吃一頓麥當勞套餐,味千拉麵才5新幣。」
說不貴的——
「憑什麼不能貴,就因為是國貨?」
「出海做國際高端品牌,漲價很正常。」
「新加坡消費水平本來就很高,供應鏈、人工、店面都很貴。」
「這個價位算平價。」
還有,「什麼時候來美國開店,這個價格好便宜啊!」
故事源於半個月前。3月31日,瑞幸的新加坡兩家門店——在烏節路和濱海廣場正式營業。開業當天,排隊人很多,有人等了兩個小時才拿到咖啡,賣的最火的依舊是他們的明星產品生椰拿鐵。

瑞幸新加坡濱海廣場門店
4月只剩下十幾天,瑞幸的計劃是,在月底把門店數量擴張至8-10家。

瑞幸「高價」出海
一位行業分析師在新加坡看到瑞幸的時候,感觸很大。他的判斷源於,新加坡很缺瑞幸這樣的大連鎖品牌,當地多是小型連鎖咖啡店和小單店。
「靠當地華人,利潤要求沒有那麼高的話,可以活下去。」這位分析師說。
出海新加坡,是瑞幸第一次走出國門。如同它在國內瘋狂開店、低價折扣的特別打法一樣,瑞幸在海外的打法也很有意思。
首先在選址上,這兩家新店一個位於烏節路,屬於遊客集中、奢侈品牌和專賣店也相當密集的商業中心地段。另一家則位於濱海廣場,緊鄰新加坡市中心,地段繁華,人流量可觀。兩家店均為PICK UP快取店,其中,烏節路門店是在室外。

瑞幸新加坡烏節路門店
創業邦在各種社交媒體帳號上發現,很多華人、留學生、遊客會專門來這兩家店打卡拍照,烏節路門店打卡的人更多,瑞幸首店的目的應該是曝光,所以拍照好看更關鍵。
菜單跟國內同步,比如大師咖啡、SOE小黑杯、瑞納冰、生椰拿鐵、絲絨拿鐵、厚乳拿鐵等。
價格上,瑞幸在國內的定價在28-32元之間,各類平台滿減活動後,一杯咖啡一般在15~20元。瑞幸在海外的定價達到了7-8新幣(摺合人民幣36-41元),在新人券的優惠後約為4-6.4新幣(約人民幣20-33元),只是略低於星巴克。

瑞幸咖啡國內和海外的價格對比 開店當天,瑞幸也推出了優惠策略:新用戶下載瑞幸APP並註冊可以用0.99新幣(1新幣約合人民幣5.17元)的價格購買第一杯飲品,另外附贈一張5折券,還專門定製了新加坡的專屬杯套。
瑞幸依舊不支持現金支付,完全通過手機APP完成交易。創業邦了解到,APP store註冊地如果不在新加坡是無法線上下單、購買的,現場有從北京瑞幸飛過去的店員指導APP的下載和優惠券的使用。
剛開業那幾天,YouTube、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關於瑞幸的熱鬧和分享也都是「0.99新幣」一杯的咖啡。整體上的感覺是,大家對瑞幸進入新加坡還是有些激動的。
4月12日,瑞幸新加坡小紅書帳號更新了一條信息:上線兩周,瑞幸登上新加坡Apple store美食榜第一、新加坡Apple store全榜第一。


圖源:瑞幸新加坡官方小紅書

新加坡的「中國味」
瑞幸在新加坡開業當天,上述分析師還去了新加坡的喜茶店,點了一杯新加坡限定款奶茶「Pandan Coconut Shake」。他沒有慣常喝奶茶和咖啡的習慣,有時候購買是出於體驗新鮮和工作需要。
2018年,喜茶出海新加坡,首店也開在了烏節路,開業前三天,日銷售2000多杯。目前喜茶在新加坡有5家門店,分別是ION店、濱海灣金沙店、VivoCity店、WESTGATE店、OrchardCentral店。根據上述分析師的反饋,喜茶在新加坡的銷量和口碑還算不錯。
喜茶這五年在新加坡的發展分為三步,第一,開店速度放慢,一家店的口碑建立起來後再開下一家店。第二,價格調低,多肉葡萄等招牌產品由原來的7.2新幣,降到5.8-5.9新幣。第三,本地化,喜茶以當地頗受歡迎的斑蘭葉蛋糕等特產為靈感,推出了斑蘭葉波波冰、肉乾茶王脆筒、肉鬆鹹蛋黃脆筒等限定產品。

喜茶新加坡門店 圖源:官方微博
東南亞是國內很多茶飲品牌做大後的出海首選,多數頭部品牌會選擇去新加坡,因為新加坡華人多、消費水平高,符合他們的品牌定位,比如喜茶、奈雪的茶、瑞幸等。
也有品牌先在其他國家做起來後,再進入新加坡,比如蜜雪冰城,先去越南開店,然後再開到印尼、新加坡、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目前,蜜雪冰城在印尼和越南共有566家門店,新加坡有四家,分別是Bugis店、Boon Lay店、Paya Lebar Square店、牛車水店。
目前來看,中國茶飲、茶咖品牌在新加坡開店比較多的是新中式茶飲品牌霸王茶姬,在新加坡有11家店。2019年,霸王茶姬出海首站落地馬來西亞後,同年也順勢開到了新加坡、泰國。截至到2月底,其在東南亞共有69家店。

霸王茶姬聯合創始人尚向民此前接受創業邦採訪時說,今年海外門店計劃開到100家,把新加坡這個市場再往大和往深做一做。
上述分析師說,東南亞年輕群體較多、品牌效應強,有望成為未來中國現制新式茶飲的新營收增長點。以奶茶為例,相較於國內,東南亞奶茶產品品類還處在起步階段。咖啡則不同,東南亞是全球咖啡種植區,咖啡消費比國內更成熟。
在美國CNN評選出的全球8大咖啡城市中,新加坡還是唯一上榜的亞洲國家。
新加坡對中國茶飲品牌來說,好處和優點是:中國背景的人很多、消費水平高、國內投資人來往頻繁。
機會在上,茶飲品牌們今年的出海動作都往大做,喜茶開放了海外市場的事業合伙人申請,包括日本、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阿聯、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英國等。
瑞幸接下來的目標是,在新加坡再開7家門店,地點包括樟宜機場、淡濱尼、Aperia Mall、Citylink等商圈和居民區。
新加坡的茶飲土壤和國內還挺不一樣的,有市場空間,但絕對沒有瑞幸、喜茶在國內剛起來時的巨大增量空間。
尤其是咖啡市場,新加坡本土人很喜歡喝咖啡,更喜歡去半戶外的小販中心食閣,花1新幣買一杯咖啡。多位新加坡本土消費者也表示,當地人通常只接受亞坤咖啡的價格,他們更喜歡去本土咖啡的Kopi、亞坤、coffee bean、Flash Coffee,以及相對精品的PPP Coffee。
其中,成為於2019年的Flash Coffee去年還獲得超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機構有Delivery Hero、White Star Capital、Conny & Co和DX Ventures等。這筆融資完成後,該公司的估值達到1.75億美元(約11.8億元人民幣)。

圖源:Flash Coffee官網
對於瑞幸、喜茶在新加坡的未來,大家討論最多的也是,「接下來看怎麼運營了。」
(感謝「創業邦」授權「看南洋」轉載,作者:趙曉曉,編輯:及軼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