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新加坡,很多中國人腦中一定會想起一個由華人主導的國家,而確實如此。
雖然和日本 朝鮮 韓國乃至越南一樣,都是深受中華文化圈的影響,可新加坡卻和這幾個國家截然相反。他的文化是歐美的,雖然有華人的血統,可他的現代體制都是歐美化的。
他是一個存在華語語言的國家,他是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不過這個國家雖然和中國有血緣關係,也不管他在世界上取得過多大的成就,可他就是和中國不怎麼親?

新加坡準確來說應該是李家坡,說到新加坡就不得不提李光耀,因為他就是新加坡的締造者,是新加坡實至名歸的國父。
新加坡擁有今天的發展,一個是要感謝英國人,另外一個要感謝的就是李光耀。
首先來說說英國人,新加坡這個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他被邱吉爾譽為是:東方的直布羅陀
貨運量占到了全球商品貿易的90%以上,石油貿易則是65%,西亞的石油從這裡經過都必須要給新加坡繳納港口稅,所以在英國人的占領下,這個國家成為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轉運站,是世界第五大港口。
聰明的英國人還在這裡建立了許許多多的銀行,目的就是打理這些由貿易收起的稅收,可以說港口貿易和金融服務壯大了新加坡的經濟。
不過這個國家的劣勢也是非常明顯的,他的國土面積十分狹小,資源極度缺乏,就連淡水都要靠鄰國去提供,更加要命的是這個國家當時還沒有軍隊,完全要靠英國人的保護。
二戰時期血淋淋的教訓告訴了新加坡,英國人根本就靠不住
真正讓新加坡登上歷史舞台的,還必須是華人李光耀。
李光耀是一個海外華人,他父親是從廣東梅州移民過去的,可他自小就是生活在英國人的文化圈裡面。

他曾經在倫敦經濟學院 劍橋大學深造過,從小接受的就是西方式的教育,除了自身的母語中文之外,他能夠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可他的精神意志卻是深受歐美資本主義的影響。
為什麼不學中國文化呢?因為當時的中國太落後了,在李光耀看來,歐美才是先進位度和先進文化的代表,這種情況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很常見,所以此時的李光耀是十分排斥華人文化的。
二戰結束之後,英國在全球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了,世界各地幾乎都是民族主義在抬頭,新加坡也不例外,回國之後的李光耀參與到了新加坡的獨立運動中。
由於當時新加坡國內主要是以華人為主,像李光耀這種留學在外的精英沒有辦法去領導這些華人基層,而且基層的理念基本上都是左翼的。
不過聰明的李光耀善於凝聚各派的力量,他藉助左翼革命派的力量整合成人民行動黨,他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創始人之一,這個黨一直執政到現在。
英國人鑒於新加坡獨立聲浪之大,允許新加坡聯邦的存在,客觀上承認了新加坡的獨立。
可李光耀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自己的精英統治和左翼聯盟的執政理念是不符的。
他喜歡西方式的資本主義,而左翼聯盟則主張採取社會式的革命。
但是全球深受美蘇爭霸的影響,特別是東歐地區出現了暴動,身處東南亞的李光耀很明顯地感受蘇式主義不適合新加坡的發展模式。
李光耀此時又顯示出了自己過人的政治天賦,他知道馬來西亞是一個民族主義聯盟,他們不會允許左翼聯盟的存在。

為了保護新加坡,他讓新加坡聯邦加入了馬來西亞,整個人民行動黨徹底分裂了開來。
其實左翼聯盟在馬來西亞占不到主要的席位,所以左翼力量在馬來西亞的絞殺下解散。
而李光耀又憑藉著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平權運動,迫使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地區解散出來。
之所以李光耀想要離開馬來西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政治生態對於新加坡是不利的。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而馬來人排華比較利好,另外大部分的經濟關稅都是來自於新加坡,如果不獨立出去的,新加坡還必須要承擔整個馬來西亞的稅收收入,這對於精明的李光耀是不能容忍的,憑什麼靠一個以華人為主體的群體去養活和自己宗教 意識形態相反的馬來人呢?
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並且加入大英國協。
獨立之後的新加坡其實活的更慘,沒有大國的支持,GDP跌入谷底失業率劇增。
唯一能夠解決的辦法就是融於全球的市場當中,新加坡除了港口優勢之外,還有廉價的勞動力和商品,這個有點類似於我們後來的中國製造。
李光耀就是憑藉強力的手段將新加坡廉價的勞動力輸送全球,以換取高額的外匯收入。
一個國家剛獨立起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社會穩定。
當時各種主義在新加坡層出不窮,於是李光耀決定「亂世用重典」,用嚴酷的法律去鎮壓任何的反對勢力。
在經濟方面,人們最擔心的就是住房問題,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很多人幾乎上都是居住在髒亂差的地方。
政府採取強硬並且廉價的手段收購了私人土地,他通過一系列的法令開發低價的公屋,如今80%以上的新加坡人都住在這個公屋裡。
政治運動最突出的就是工會運動,很多人對李光耀的高度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持反對態度的。
嚴酷的李光耀運用各種流氓手段打垮了許多自由工會,並且對罷工這種行為嚴厲鎮壓。
當時的新加坡整個國家都是血汗工廠,罷工對於新加坡而言等同於「叛國」,是會抓起來判刑的。
為了迫使這些人努力工作,新加坡至今都是沒有失業金的,國家也不發退休金給公職人員,但是他們可以在工作的時候繳納一定比例的公積金給國家,這筆公積金退休的時候可以使用。
這些公積金的用途是十分廣泛的,他和其他各國的公積金不一樣。
這些錢不僅可以用來償還房貸,並且可以用來支付醫療費用和用以投資,當時這些錢暫時是由政府保管和投資。後來大陸的公積金制度也是照搬新加坡的。
李光耀在新加坡最傑出的成就就是反腐
新加坡在1952年的時候成立了貪污調查局,他的權力非常大,直接隸屬於總理公署。
所有官員的財產都要被公開,常年以來新加坡的官員幾乎都是被李光耀本人壓制的。
除了高壓反腐之外,李光耀還盛行高薪養廉,他的官員領取的是世界上最高的政治薪水。
這種體系使得新加坡成為亞洲地區最廉潔高效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亞洲營商環境最好的國家之一。
從1959年開始,新加坡的人均GDP從400美元漲到了1999年的2200美元,新加坡一躍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即便是遭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其經濟實力遭受損失的程度也比其他三小龍還要低。
由於當時中國大陸經濟比較落後,李光耀一直都是採取跟隨美國步伐來去發展新加坡的經濟。
比如說他極力支持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表現,並且鼓吹美國應該重整亞太的秩序,以此獲得美國在新加坡地區的投資。
他在美國的協助下,新加坡允許外資可以自由流入,因為地區港口的優勢,使得外資可以自由進入這個國家,此後新加坡憑藉著港口和金融這兩大優勢徹底發展成亞洲已開發國家。
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愈加深入,新加坡看到了整個中國的發展潛力,於是轉變了對中國的敵視態度,特別是在1990年,中國和新加坡進行了建交。
2001年,中國加入WTO,李光耀居然破天荒地想出了要發展華語的想法。
知道為什麼這些年?新加坡對華的關係出現了緩和,原因還是中國正在不斷強大起來。
李顯龍不敢相信如今的中國居然可以跟美國分庭抗禮,新加坡當年是一個小國,他沒有強大的軍隊和豐富的資源,他只能裹挾在大國之間,為了生存下來,他不得不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站隊。
很多人喜歡把他和柬埔寨和泰國相比,其實他和這些國家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名義上是以華人文化為主的國家,實際上他的經濟紅利都是來自於英國。
特別是他近代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都是照搬英國的,所以他和印度一樣對英國有極其深厚的感情。
李光耀的強人政治締造了如今的新加坡,他沒有強有力的軍隊 沒有充足的資源,依靠的只能是高效的政府運作 以及天然的貿易港口還有就是世界金融市場所帶來的紅利,正是因為世界的這種多極化貿易才為新加坡的成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