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說:
生活在新加坡,大家覺得節日氣氛比中國更淡還是更濃呢?
一位粉絲媽媽分享了她的孩子在新加坡道南小學過中秋節的經歷,讓小編大開眼界,沒有想到,新加坡的學校里把華族傳統文化保留得這麼好,儀式感滿滿!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Leafy主婦
作者:菱葉兒
今年中秋,大家都是怎麼過的呢? 剛來新加坡的時候,聽到說英文的人們習慣稱呼中秋為月餅節(Mooncake Festival),心想年節食物還是很重要的。 後來漸漸發現,新加坡華族把傳統文化保留得挺好。
今年芝麻所在小學舉辦了個中秋嘉年華,去了之後覺得,我能想到的中秋儀式感,差不多也就這些了吧。 1 學校是在周五晚上(6點到10點)舉辦的中秋嘉年華,含晚餐,孩子免費,家長一人$20(若是校友則更優惠),自願參加。 到場孩子領了個燈籠和活動地圖,大人一人一個goodie bag(類似伴手禮)。

袋子很大,是可以摺疊的口袋環保袋,裡面有日用品、文具、禮券和咖啡等。

當場不少人找個座位,就放下袋子,去逛吃玩樂了。 一時間,看到一排排座位上,都是一樣的袋子,但大家都會記住自己的位置,不會亂拿,也不會亂坐。 聯想到新加坡紙巾占座的文化,蠻有意思的,喜歡這種規則和信任感。 還有些家庭在場地最外側靠牆(自覺不擋道也不影響活動)席地而坐,一家人圍成一圈,倒也有點吃團圓飯的感覺。 看地圖,在並不算很大的校園裡,安排遊樂項目、吃喝攤位以及晚會舞台,挺不容易的。

2 新加坡傍晚6點的天還亮著,芝麻手持地圖直奔玩樂區。

入口就是DIY燈籠站,孩子們在這裡把剛領到的燈籠,畫成自己專屬的模樣。

芝麻用了現場的工具,成品如下。

天黑後,還有個大家一起按亮燈籠、提著游校園環節。 在活動常見的氣球造型攤位,可以領只小兔子戴在手腕上,可愛。

芝麻遇到了同學,就一起去玩了,我和ys則一起猜燈謎。

我倆看到謎面就猜,不會就過,然後找工作人員核對答案(婉拒了糖果獎品),最後比了一下戰績,居然打平了。 但下面這則,我直接猜「明」,對了;ys猜的是「陰」。 我當著工作人員面,笑他想多了;私下說,我覺得他挺有道理。

3 當晚的食物有點讓我驚喜。 我以為就是在新加坡常見的自助餐,一般配有一款水果味甜飲料,食物會有炒米粉這類主食,三五樣葷素搭配的菜,再配個甜品或甜湯就很好了。
我想像中的餐盤桌的確有,菜品上,能想到有咖喱雞,沒想到有扣肉包。
除了自助餐這塊,還有娘惹糕、椰漿飯和薄餅(有內餡,都是本地特色食物);能想到有月餅和柚子,沒想到還有粽子(糯米星人表示全年都能吃粽子);能想到有爆米花和棉花糖,沒想到還有巧克力。

猜完燈謎,干份冰淇淋。

我倆分別選了麵包和餅乾夾不同口味的冰淇淋,偶遇芝麻,她手裡拿的是甜筒。 這些食物都很不錯(我們認出不少知名品牌),關鍵真的管夠,分布在場地不同位置,無需排長隊就能領取享用,整整四個小時一直無限量供應。 最後工作人員還把一盒盒薄餅和椰漿飯等分給大家帶回家,說:都是贊助的,不要浪費了。

垃圾桶有腳踏板,使用方便不髒手。 4 其實當天很多工作人員都是家長義工和他們的孩子。我問了問,他們下午2點就到校準備了。 我們6點多到的時候,能看到孩子們還在老師的帶領下彩排。 當晚的節目有華樂、武術、舞獅、華語戲劇甚至快板。 我常常很感慨新加坡的接地氣,哪怕一身名牌,在這種場合,也席地而坐,名牌包也隨手放在一旁的地上,沒人覺得任何不妥。 大家都因為和同一所小學有聯繫而聚在一起。
芝麻當晚一起玩耍的其實是不同班的同學,之前在華文優選班只是認識,經過這一晚,當下約定以後上優選班的時候要坐在一起。
ys也遇到當年一起做義工的家長,我們還見到了從前的鄰居…… 現場還有配有打光師的專業攝影師,免費給大家拍照,照片即時上傳供掃碼下載。 5 我本以為6點到場,隨便逛一圈,吃點東西,就會離開,沒想到真的盡興到10點。 最後環節是抽獎,現場的氛圍讓我想起了從前的公司年會,不同的是孩子的喊聲更歡快而勇敢,讓人不禁就跟著快樂起來。 更沒想到的是,我們還中了50元書店代金券,感覺這一晚算是免費過節還又吃又拿的,有點不好意思啊。

夜色中的校園,簡樸而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