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徹夜追看球賽或與朋友狂歡,今早起床實在不想上學上班,怎麼辦?
去看醫生拿張病假單(MC),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翹課翹班了。
蟻粉是不是也做過這種事?快從實招來!
以前或許還逃得過醫生和僱主的「法眼」,但以後可沒那麼容易了,因為衛生部已經看穿你們的「把戲」。
遠程看診是把「雙刃劍」?
據《海峽時報》報道,衛生部和新加坡醫藥理事會在今年4月向全體醫生髮出通告,提醒他們遵守醫生的職責義務,並針對收緊簽發病假單的條例,徵求醫生的意見。
原來衛生部最近接獲多個政府機構和僱主反饋,指一些門診醫生有「過度簽發」病假單之嫌,連「病患」不想上學上班也能輕易獲得病假單。
有僱主聲稱,一些醫生出於「非醫療原因」開出病假單,甚至未經過適當的臨床評估和跟進病情,就多次為同一名病患簽發病假單。
「病患看診時,已經明說只需要一紙缺勤或缺課的『證明』。醫生明知道他們沒有生病,卻還是照樣簽發病假單。」
(唉,連「裝病」的藉口都懶得找,到底是有多懶……)
衛生部嚴厲譴責這類行為等同於「欺騙和濫用病假特權」。

猜猜看,隊伍中有多少人是為了病假單才來看醫生?(海峽時報)
通告中也提到,一些病患通過遠程看診平台或應用程式,自行通報求診原因。
也就是說,醫生並沒有透過實體的健康檢查,來確認病患是否真的患上必須請病假的健康狀況。
遠程看診似乎已成為后冠病時代的新趨勢。
想當初,許多確診冠病的輕症病患為了一紙病假單,紛紛涌到診所和醫院求醫,導致醫療系統不勝負荷。
當時,衛生部鼓勵病患待在家中遠程看診,正是為了避免診所和醫院人滿為患,縮短看診的等候時間,以及減少病患之間的接觸。
如今,疫情過去了,大家對遠程看診的接受度也提高了。
打開手機預約看診,隔著螢幕跟醫生聊一兩分鐘,足不出戶就有病假單到手。這對裝病曠工的懶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遠程看診似乎已成為后冠病時代的新趨勢。(DoctorWorld)診所「賣病假」 衛生部徹查
不過,根據醫療服務法令(門診醫療服務)條例,在某家診所首次看診的病患,是不能選擇遠程看診服務的。
換句話說,持照醫生必須為首次看診的病患提供面對面的實體服務。
衛生部擬議修訂醫療服務法令,要求每張病假單都必須註明醫生的姓名和醫療註冊編號。
醫生也須在為病患提供護理後,才可簽發病假單。
衛生部日後也可能要求醫療機構提呈遠程看診相關的流程和規定,並定期展開稽查或審計。違規的醫生和醫療機構可能面對罰款、被暫停或吊銷執照。

一看就知道是假MC,還敢給自己開五天病假。(聯合早報)
今年2月,位於實龍崗路的一家診所在提供遠程看診服務時,未與病患通話或視頻看診,僅要求病患填寫問卷就直接簽發病假單。衛生部已下令徹查。
據亞洲新聞台報道,這家診所還在社媒平台上打廣告說,病患只須支付5.99新元,不必看診就能在五分鐘內獲得病假單。
「包你拿到病假單,否則原銀奉還。」
(違反醫療廣告條例,罪加一等!)

位於實龍崗路的這家診所聲稱,病患只須支付5.99新元,不必看診就能在五分鐘內獲得病假單。(Google Maps截圖)
正如衛生部再三強調,病假單是帶有法律和專業屬性的「醫學法律文件」。
醫生亂開病假單,不僅濫用了這項專業特權,也辜負了社會對醫療業的信任。
有了上班的動力 就不會動不動裝病?
說到信任,也有醫生認為,僱主和員工之間的互信,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醫生Jake Goh致函《海峽時報》建議,僱主應致力營造積極的工作環境和開放的溝通文化,讓員工每天都有上班的動力。
「與其『微觀管理』(micro-manage)員工的缺勤率,不如以實際工作績效來評估員工的表現。」
Jake Goh也提醒,員工應負責任地使用病假,在真正生病時才請假。若員工在職場上面對的壓力影響到身心健康,也應開誠布公地與僱主溝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工作壓力大,不是請病假就能解決的。(海峽時報)
根據新加坡的僱傭法令,服務超過六個月的全職員工,每年可享有14天的法定帶薪病假。
據紅螞蟻了解,一些僱主也為員工提供一到兩天的「保健假」(wellness leave),不必出示病假單也能缺勤。
或許更多僱主應該考慮這麼做?畢竟這也算是一種靈活工作安排,說不定員工放完「保健假」就會精力充沛,更願意為公司做牛做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