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振聲出任負責蘇州工業園區的新方部長。(圖:蘇州工業園、新傳媒)
負責蘇州工業園區的新方部長陳振聲近日接受本地媒體採訪時,分享了他對蘇州工業園的回憶,當中對於工業園「拉電線」的方式,尤為印象深刻。
陳振聲過去擔任貿工部長期間,也曾到訪過中國的蘇州工業園。他說,上次到蘇州工業園時,發現當地許多項目的發展與新加坡類似,而在城市規劃方面,由於有新加坡作為前車之鑑,當地一些城市規劃「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更容易」。
當地鋪設電線的方式,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怎麼樣把電線拉好,而不影響到路上的交通,不用整天(把道路)『挖來挖去』,然後再加新的電線。在新加坡,在新鎮方面,我們可以做到這種規劃,就是在路旁已經規劃好一些空間,(以便鋪設電線工程)不會影響到以後的那些交通。其實在蘇州工業園,這類城市規劃非常普遍,因為他們借鑑了我們的經驗,所以他們可能在這方面做得比我們更好。」
他指出,蘇州工業園區不只是簡單地複製和模仿新加坡的模式,也在尋求改善這個模式。通過觀察蘇州工業園,雙方能互相學習,繼續互相增值。

蘇州工業園。(圖:蘇州工業園)
「是中國的老朋友」 更對中國求知若渴
陳振聲透露,自己去過中國很多次,當地官員因此稱讚他是「中國的好朋友、老朋友。對中國十分了解」。
不過,陳振聲並不認為自己已經非常了解中國。他說:「我就告訴他說,我雖然來過中國好多次,不過我每次到中國,我越了解中國,我越覺得我要更了解中國。」
通過分享這段個人經歷,陳振聲希望告訴國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就算是在最好的時期,也面對一定的挑戰,而在最艱難的時期也有一定的機遇。「而在中國,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挑戰,也不同的機遇,所以我們不應該帶著一種太過簡單的視角,去看中國的發展。」
中國近年面對經濟開始放緩等問題,但陳振聲強調,我國一向來是以長期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發展,而非短期或周期性發展。
「我們跟中國的合作,是以一個長遠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發展,因為我們希望中國的成功,對中國好,對周邊國家也好。如果中國能成功地融入世界大體的話,對世界也是一大好處。」
中美矛盾之際 蘇州工業園角色更重要
談到中美矛盾將如何影響蘇州工業園時,陳振聲說:「其實在現今中美的所謂矛盾,更加深了我們對蘇州工業園的努力。」
陳振聲說:「更重要的是怎樣保持蘇州工業園作為一個標杆,代表著中國對世界的銜接(這個標杆)的決心。」他認為,蘇州工業園如今扮演中國銜接世界的角色,可能比30年前更為重要。
至於蘇州工業園接下來將如何繼續為新加坡帶來好處,陳振聲說:「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當然有許多的機遇,所以對新加坡來說,有許多新加坡的商家都會抓緊中國的這個大機遇。」
此外,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兩國人民的關係。他說:「兩國人民不管是在政治層面,或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面,這種互信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