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會包括哪些措施,為家庭提供保障?(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前天(2月14日)是情人節,但如果你是需要兼顧家庭和事業的許多職業父母之一,紅螞蟻想斗膽提個建議:
今天暫且挪後原有的情人節慶祝計劃,關注一下財政預算案的新聞(當然包括紅螞蟻的報道)吧。
提出這麼不浪漫的主意當然是有原因的:除了不讓大家荷包大出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也已經在宣讀預算案的前一天在臉書上預告,預算案聲明將列出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為家庭提供保障」(give assurance for families)。
政府又應該如何做到這點?一名《商業時報》記者就向一個擁有超過200名職業媽媽的WhatsApp群組和關注她的Instagram帳號的網友發問:大家在育兒方面,希望看到哪些支持政策?
以下是他們提出的三大訴求(按受歡迎程度排名):
1. 推廣靈活工作制和靈活辦公時間

居家辦公可能讓職業父母更好地兼顧家庭與工作。(海峽時報)
大家最想知道的是:政府能否為公司提供更好的獎勵,鼓勵他們採取靈活工作制?
當然,靈活工作制不能只是每周設定一天允許員工居家辦公那樣片面。真正的靈活工作制,需要能夠體諒並信任下屬的管理層,職業父母和上司之間也必須擁有良好的工作關係,才能成功。
舉例說明,典型的職業父母可能需要為了配合幼兒園的營業時間而「遲到早退」,而正在哺乳的母親在辦公時間內,也可能需要兩、三段時間授乳。 (有人指出,這和吸菸者離開辦公室吸菸所需的時間差不多。)
再者,冠病疫情也讓許多人了解到,絕大多數的工作都可以在家中完成,居家辦公也可能讓職業父母更好地兼顧孩子和工作。
當然,每個職場能在多大程度上實施靈活工作制,視工作性質而定,但有時只需要心態上的改變,就能幫助職業父母兼顧家庭和事業,並讓他們對工作更投入。
2. 填補兒童培育戶頭(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

幼兒園每月的費用從700元至2000元不等。(海峽時報)
許多職業父母都將孩子送到全日制的幼兒園,或使用托嬰服務,並以兒童培育戶頭的存款支付相關費用。
政府雖然在孩子註冊出生後,就通過兒童培育戶頭髮放數千元的補貼,但託兒中心或幼兒園每月的費用從700元至2000元不等(包括津貼),這筆存款有多快「蒸發」掉,可想而知。
因此,要以最簡易、直接的方式幫助在育兒方面缺少家庭支援的家長,填補兒童培育戶頭可說是個好辦法。
3. 增加育兒事假、產假或陪產假
這個要求乍看之下有點「獅子開大口」的意味,但只要考慮到託兒所或幼兒園裡的孩子生病的頻率(感冒、腸胃炎、手足口症......),就不難理解父母為什麼經常要求增加育兒事假了。
另一個建議是,讓職業夫婦其中一人利用孩子的病假單請假在家照顧生病的孩子。據了解,有些機構允許父母這麼做,但會扣除他們的病假天數。因此,允許家長當天居家辦公或許是折衷的辦法。
更重要的是,類似的事假可能需要重新設計,讓沒有兒女的員工也可以受惠,而不是一直為缺席的同事完成工作。
後記:在財政預算案宣讀中,紅螞蟻發現,以上的三大訴求,竟然都神奇地夢想成真。這是否意味著財爺聽到了民眾的心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