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們地球人想到了空間站上的太空人,由於水源寶貴,空間站裡面的太空人不得不利用一切水源,甚至是尿液都要回收利用,如今新加坡人可以說是享受了「太空級待遇」。
為了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新加坡科研人員著手改進工藝,研究了不涉及「相變」的「膜」技術,結果這項「膜」技術在凈化「新生水」時更具優勢。新加坡的「新生水」品質甚至超越了歐美國家設定的飲用水標準。2008年,新加坡因為「新生水」,被全球水務獎委員會授予「年度環境貢獻獎」。
這種從污水之中凈化而來的淡水,新加坡人敢喝嗎?2018年,新加坡水務局同一家啤酒廠合作,用沖廁所的回收水經過凈化處理生產啤酒,一罐330毫升裝的啤酒售價高達4.5新加坡元,一經上市就銷售一空。畢竟咱們連大腸小腸都能做成美味佳肴,沖廁水又有什麼不能用的呢?

新加坡計劃到2060年,「新生水」可以滿足新加坡50%的用水量。這樣加上海水淡化項目,就可以滿足新加坡80%的淡水需求。
從這我們可以看到,2060年是新加坡供水問題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因為同馬來西亞的供水協議在2061年到期,萬一到時候馬來西亞向新加坡斷水,不至於被渴死。
新加坡通過「四大水喉」,即本地雨水、對外購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解決了新加坡的飲水問題,讓新加坡人實現了「喝水自由」。

2061年,新、馬兩國供水協議到期,那麼馬來西亞會繼續向新加坡供水嗎?大機率會繼續供水,因為就目前來看,馬來西亞的淡水凈化技術有限,且成本遠大於從新加坡直接採購凈水,水源問題事關新加坡的生死存亡。
1942年,日軍占領柔佛切斷了向新加坡的供水渠道,十餘萬英軍立馬舉手投降,新加坡怎麼可能坐視馬來西亞切斷自己的供水渠道呢?新加坡的經濟總量比馬來西亞還高,軍費開支也遠超馬來西亞,一旦打起來,馬來西亞真沒什麼好果子吃,況且這水源白白流入大海,對自己也沒什麼好處。
絕處逢生的新加坡,通過供水的多元化,成為了世界數一數二的水務強國,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國很多城市也在飽受缺水之痛,但是在污水處理方面還有很多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