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沒有的新加坡,如何實現國民的「喝水自由」

2022年07月12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一個四面環水,卻極度乾渴的島國。

1962年9月1日,新加坡在李光耀的主持下,就新加坡以「何種方式」加入即將成立的馬來西亞聯邦進行了全民公投,三個選項分別是:1、合併,但擁有部分自治權;2、合併,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3、合併,參照砂撈越與沙巴待遇。

可以看到,無論選哪一項,結果都是要加入馬來西亞,最終71%的選民選了第一項,但有26%的選民投了「空白票」抵制這場「受操縱的」公投。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對此早有預料,以空白票即拿不定主意,所以要跟隨大多數選民意願。最終新加坡如李光耀所願,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

1963年9月,馬來西亞聯邦正式成立,然而在這個大家庭之中,新加坡過得並不幸福,「蜜月」未結束就矛盾重重。

原本合併前談好的條件,新加坡以向砂撈越與沙巴提供1.5億美元的貸款為條件,換取馬來西亞對新加坡開放市場,但是馬來西亞拒絕向新加坡開放市場,不僅如此,馬來西亞聯邦政府還將新加坡上繳聯邦政府的稅率從40%上調到了60%,關鍵是聯邦政府只針對新加坡上調稅率,其他各州不變,這讓新加坡非常惱火。

在政治上,李光耀有一顆「大馬來西亞」的心,還幻想著入主中央,但是自己還沒來得及行動,老巢新加坡就被巫統、馬華、國大組成的聯盟奪了三個席位。政治上的矛盾最終導致了社會的不安,巫統開始抹黑人民行動黨,挑撥馬來人和華人的矛盾,第二年就爆發了數次暴亂,數十人死亡,而李光耀則被巫統汙衊為「馬來西亞公敵」。

儘管矛盾叢生,新加坡還是想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並不想同馬來西亞「離婚」,畢竟自己只有580平方公里,除了空氣所有的物資都要進口。經過一年多的談判,沒有談出個結果,馬來西亞首相東姑甚至擔心雙方關係持續惡化,將會引起馬來西亞內部的動盪,所以來了個快刀斬亂麻。1965年8月9日,在新加坡代表缺席的情況下,馬來西亞國會以126:0的投票結果,一腳將新加坡踢出了馬來西亞。

面對被踢出大家庭,李光耀的心情是失落的,因為新加坡真的離不開馬來西亞,甚至有被「渴死」的危險。

新加坡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島國,獨立之初,其面積只有580平方公里(經過50多年的填海,現在已經達到728平方公里),作為熱帶雨林氣候,新加坡並不缺少雨水,年降水量高達2400毫米,但畢竟島嶼面積過小,沒有天然的蓄水層,無法匯聚成大江大河,所以只有幾條小的可憐的「溪流」,最長的加冷河只有10公里長,最著名的新加坡河只有3.2公里。這使得新加坡年淡水資源總量只有6億立方米,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124立方米。

人均124立方米是個什麼概念?中國人均淡水資源總量為2300立方米,但這隻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國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四分之一屬於嚴重缺水。

新加坡人均124立方米的淡水量,這讓它成為位居世界倒數第二。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樣一個「乾渴國度」是如何逆天改命的?讓國民實現「喝水自由」,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均GDP高達5.98萬美元,成為馬來西亞高攀不起的存在。

1819年,英屬東印度公司以蘇門答臘島的明古魯殖民地太偏僻為原因,準備在馬六甲海峽東端需要重新找一塊風水寶地,當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陸的時候,就預感到這裡將來大有可為。1月29日,萊佛士爵士同柔佛蘇丹簽署了條約,允許東印度公司在新加坡島建立貿易站。並通過1824年的《英荷條約》以蘇門答臘島換取了荷蘭的馬六甲殖民地,擺平了荷蘭,英國立馬同柔佛蘇丹簽署了《克勞福德條約》,新加坡島及其附近10公里的島嶼都被割讓給了東印度公司。

開埠之初,新加坡靠著有限的新加坡河水以及井水勉強可以滿足人們的飲水需求,畢竟這時候島上也沒幾個人。

正如史丹福·萊佛士所料,新加坡靠著馬六甲海峽獨特的地理位置,轉口貿易如火如荼地開展,開埠的第三年,也就是1821年,就有3000多艘商船停泊新加坡港。新加坡成為英國在遠東最重要的轉口貿易基地,甚至被邱吉爾稱為「東方的直布羅陀」。

隨著新加坡經濟的發展,英國殖民政府不得不夷平新加坡島上僅有的幾座矮小山丘以填海造陸,新加坡的人口成倍地增長,這樣對水源的需求也大了起來,河水和井水已經不敷使用。

作為新加坡的好鄰居,馬來西亞的淡水資源可就充沛多了,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互相調配一下還是沒有問題的。

1927年,新加坡市議會同柔佛蘇丹經過「友好協商」簽署了用水協議,柔佛蘇丹允許新加坡免費從柔佛河取水,畢竟這河水是老天下的也不要錢,只要新加坡以每畝30便士的租金,在蒲萊山租用2100英畝(約8.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蓄水池之用就行。

這份協議保障了新加坡34年的飲水自由。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馬來亞和新加坡都取得了內政自治的權力,這樣殖民時期簽署的條約自然得改一改。

1961年,新加坡同馬來亞簽署了一份50年期的供水協議,新加坡可以從柔佛州每天抽取1億加侖的生水(即未處理過的水),價格是每千加侖0.03令吉,而柔佛州可以以每千加侖0.5令吉的價格向新加坡購買處理過的水。

1962年,由於馬來亞和新加坡即將合併成為一家人,兩方又簽署了一份長達99年的條約,取水量也增加了2.5億加侖,這樣新加坡每天就可以從柔佛抽取3.5億加侖的淡水(約132萬噸),當然購水的價格是不變的。

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正式成立,大家都是一家人,新加坡終於不用為水源擔心了,可以盡情暢飲。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的出局,原本簡單的內部供水問題就變成了國際問題。水源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就成為國際糾紛,甚至引發戰爭,目前最著名的就是以色列-阿拉伯戰爭,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就曾擔心敘利亞、約旦等國改變約旦河上游的流向,切斷以色列的水源,為此不惜武力控制戈蘭高地和約旦河。

新加坡獨立後,基於國家安全考慮,為了確保馬來西亞不會對自己斷水,8月9日,新加坡同馬來西亞簽署了《新加坡獨立協議》,協議中明確規定馬來西亞要確保1961年和1962年兩份供水協議的有效,切實遵守。既然決定讓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自然不會在意這麼一點點河水,拍著胸脯答應了,讓新加坡放心地走。

儘管如此,新加坡還是不放心,為此將兩份供水協議和獨立協議拿到了聯合國登記備案,以防馬來西亞耍賴不認帳。

根據兩份供水協議,馬來西亞可以在條約簽訂的25年後提出價格調整,也就是在1986年和1987年分別對兩份協議中的價格調整,不過25年後馬來西亞並沒有抬價,因為擔心自己提高生水價格,新加坡也會提高出售給柔佛的凈水價格,同時也擔心新加坡減少在馬來西亞的投資作為報復。

喝著馬來西亞的水,新加坡經濟飛速增長,1997年新加坡的GDP已經突破了1000億美元,人口超過了500萬,而同期的上海GDP也不過539億美元。經濟和人口快速增長,人要喝水、工廠要喝水,新加坡的供水壓力巨大。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對當前的水價也感到不滿,要求提高生水採購價。而且經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割韭菜,馬來西亞經濟遭遇重創,急需資金恢復經濟,環顧四周,只有新加坡有這個實力。

馬哈蒂爾與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會談後對外表示:「我們特別商談了有關新加坡如何幫助馬來西亞度過經濟危機的問題。同時,我們也集中談論了馬來西亞如何才能滿足新加坡的淡水眼球。」可見馬來西亞把供水和經濟援助掛鉤起來。

喝人的最短,2001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同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最終達成了一攬子合作協議,馬來西亞保證2061年供水協議到期之後馬來西亞繼續向新加坡供水,但是在供水細節上出現了分歧。媒體報道,靠著生水和凈水之間的差價,新加坡每年賺了馬來西亞6億美元,這讓馬來西亞人民憤憤不平,要求將生水價格提高到每千加侖0.6令吉,但是新加坡只同意提高到每千加侖0.45令吉,由於談不攏供水價格就這樣一直拖著。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同馬來西亞屢屢出現的供水矛盾,新加坡終於意識到,水龍頭掌握在別人手裡是多麼痛的領悟。

事實上馬來西亞也不是風調雨順,偶爾出現旱災,1962年,柔佛和新加坡數月不下雨,柔佛的水庫也見了底,無法向新加坡供水,這讓新加坡的水廠也無米下鍋。

作為一個彈丸小國,老天爺不賞水喝,這是自己無法左右的事情。為了實現「喝水自由」,新加坡政府早就在嘗試其他辦法,實施自己的「水戰略」。

解決喝水問題,無非兩個辦法,一是開源、二是節流。

所謂節流就只能節約用水,最初新加坡的「節水觀念」主要在保持水源的清潔,對污染河流水源的行為施以重罰,從而加強對降水的利用。進入21世紀,新加坡的水源愈發緊張,新加坡政府號召全民節水,2003年新加坡開展了「10升挑戰」活動,計劃在10年內將居民的每日人均用水量減少10升,這個目標在僅用6年就實現了,2009年新加坡每日人均用水量從165升減少到155升,並且計劃到2030年降低到140升,節水已經刻到每個新加坡人的生活之中。

不過節約的這點水顯然是不夠用的,那就只能想辦法開源,尋找更多的水。

1974年,新加坡第一座實驗性供水回收廠在裕廊設立,新加坡開始進行污水凈化,不過限於當時的技術成本太過高昂,並沒有大規模開展。

新加坡只好在有限的國土上面多挖幾個水庫,獨立之初僅有3個水庫,蓄水能力3110萬立方米,到了1986年變成11個,蓄水1.4億立方米。

1989年12月,新加坡提出了「新加坡-柔佛-廖內群島增長三角」經濟開放區設想,就是希望用經濟援助換取印尼的水資源。1991年,新加坡同印尼達成協議,新加坡可以從廖內群島中的民丹島獲得淡水資源,每天可以抽取1.21億加侖的淡水,單價每立方米1美分,通過海底輸水管道向新加坡供水。

但是靠別人,一旦水龍頭被別人關上,自己可就被卡脖子了。環顧四周,面對茫茫大海,1998年新加坡實施了「向海洋要淡水」計劃,建立了第一座海水淡化工廠,日淡化海水13.6萬噸。2022年4月,新加坡第五座海水淡化工廠投入運營,計劃到2060年,淡化海水將滿足新加坡30%的淡水需求。

2002年,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啟動了再生水計劃,將生活污水、工業污水進行回收處理,凈化為可飲用的凈水,新加坡將之稱為「新生水」。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