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社部等部門聯合出台《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人社部發〔2022〕70號)等配套制度文件,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實施。個人養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

圖片來源於中國人民政府官網
伴隨國內個人養老金實施的熱度,最近有不少國內的小夥伴開始關注社會保障制度等相關問題,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公積金和養老金。因此今天小編將為大家詳細對比中國的五險一金與新加坡的CPF公積金體系。
01 新加坡CPF
CPF,全稱Central Provident Fund,也就是新加坡的公積金。
簡單來說,每個月員工和公司以工資為基數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繳納,員工的繳納比例為20%,公司為17%,每月繳納的總數額為工資的37%。
繳納的錢會按照一定比例存入員工的CPF的三個帳戶:

在繳納的37%里,其中23%會進到普通帳戶OA,可用於買房、房貸、教育等方面;6%會進到養老帳戶SA;8%會進到醫療帳戶MA,可用於支付醫藥費和購買醫療保險。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用於交CPF的工資基數上限為6000新幣,超過部分不用再繳納CPF。
02 中國的五險一金
「五險一金」指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由員工和公司進行繳納。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的繳費基數會有所不同,一般根據員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額以及當地情況來進行確定。確定繳費基數後,每個地區的繳納的比例會有所不同,我們會在下文中逐一進行介紹。
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由基本養老金與個人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保險在「五險」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公司與個人按不同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一般公司每月按照工資的16%繳納進養老統籌基金,個人則需要繳納工資的8%進入個人帳戶。
退休之後具體能領取的基本養老金數額在每個城市也有所不同,具體與當地平均工資、個人帳戶累計數額和工齡等因素相關。
個人養老金由個人自願參加,實行個人帳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可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個人養老金產品,實行完全積累,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出國定居時,可以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費由公司與個人按不同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一般公司每月按照總基數的10%繳納費用進統籌基金,而個人則按月工資的2%繳納進入個人帳戶。醫療保險可用於藥物購買、門診和住院就醫等費用的報銷,以北京為例,具體的報銷內容分如下圖所示:

2022年8月19日,北京市醫保局發出通知:9月起,個人醫保帳戶實現定向使用,不再可取現使用;9月1日前已入帳到醫保存摺內的資金仍可隨時正常支取。2023年起北京職工門診待遇不設封頂線,門(急)診2萬元以上按60%支付。
自2022年12月1日起,允許參加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配偶、父母、子女共濟使用家庭成員個人帳戶資金,
這麼看來,醫療保險能夠報銷相當一部分的醫療費用,也是國家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一個福利。
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費由公司與個人按不同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一般公司每月按照工資的2%繳納費用進統籌基金,而個人則按工資的1%繳納進入個人帳戶。
工傷保險

大多數受傷風險小的行業基本用不上工傷保險,但是在一些工傷事故相對高發行業工作的從業人員來說工傷保險是很重要的。工傷保險費由公司按0.5%-2%的繳費比例繳納至工傷保基金。萬一發生工傷的情況,可以報銷相關的治療費用,以及得到相應的賠償。
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費由公司按一定繳費比例繳納至生育保險基金,一般為工資的1%。

我國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門診產檢費:最多能報3000元,低於按實際費用支付,高於按最高3000元支付。
2)掛號費:不算入3000費用內,有多少報多少,在產後3個月與產檢費一起報銷。
3)住院分娩費:
1. 自然分娩:三級醫院5000元,二級醫院4800元,一級醫院4750元。
2. 人工干預分娩:三級醫院5200元,二級醫院5000元,一級醫院4950元。
3. 剖宮手術:三級醫院5800元,二級醫院5600元,一級醫院5500元。
4)生育津貼申領,這也是最多的一部分,按照北京生育津貼計算公式:(參保職工本人終止妊娠之月所在用人單位月繳費平均工資÷30×產假天數計發)正常情況下生育津貼最低可以領取23000元左右。
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是「五險一金」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之一,根據國家規定,公積金的繳納比例為5%-12%,由公司自主選擇具體繳納比例後,公司與個人按相同比例繳納至員工的公積金帳戶。住房公積金可用於購房、租房、修建房等,能夠在住房方面減輕不少負擔。
總結下來,中國的五險一金涵蓋的範圍相當全面,總共繳納的比例也會比較高,如下圖所示: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各項繳費基數,每個城市會有不同的上下限規定,一般為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300%和60%。以北京2022年為例,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上限為31884元,下限為2320元。如果員工的實際工資極低,那麼公司也需要按照2320的基數為員工繳納相應的保險費用。
03 中新對比
總體來說,中新兩國的國情不同,政策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福利類型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五險一金比新加坡多了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雖然作用比較有限,但也是對員工的一種福利。新加坡的企業絕大部分也都會給員工配置集體的意外保險和住院保險,能起到工傷保險的作用。新加坡CPF的醫療帳戶除了可以用於看病之外,還可以用於購買政府強制配置的醫療保險MediShield Life。
繳納比例
新加坡CPF的繳納比例為員工20%,公司17%,繳納基數為員工的實際工資。中國的五險一金則會高一些,繳納比例為員工16-20%,公司38.5%-47%,但實際的繳費基數可能和工資不一樣。除此之外,中國的繳費基數會有上下限的設定,能夠一定程度上平衡不同收入的人群所得到的福利。
統籌安排
新加坡政府的公積金計劃相對來說更考慮個人,沒有統籌個人的財產去進行重新分配,帳戶都是自己的錢。而中國的五險一金,特別是養老金部分,統籌的部分較大,會更加考慮到普羅大眾,但最後實際能拿到的福利的不確定性也會比較大。
結 語
希望以上的科普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只有充分了解過後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