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天,新加坡的疫情控制情況逐漸好轉,每日新增感染群有下降趨勢,宿舍客工病例也連續五天沒有超過700起。希望的曙光似乎出現了。
疫情終有一天會結束。
等到它離去的那一天,留給我們的是什麼?我們又會記得什麼?
相比於「記得」,人類似乎總是更擅長「遺忘」。黑格爾說:
「歷史給人類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教訓」
疫情中,有人犧牲,有人投機,有人在一線默默地成為無名英雄,也有人在平凡生活中忍受生離死別。唯有一條,沒有人可以從這場災難中置身事外。
曾經那一件件新鮮的事兒,通過文字、圖片、視頻或好或壞地傳入你我耳中,激起我們短暫的一腔憤慨或一絲感動。而終有一天,那些曾經深刻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疫情的結束,再聽來卻是恍若隔世。
但是我們不該遺忘。
01. 「逝者已逝」
一個文明的社會,對任何一個生命的不幸傷亡,都不應有任何輕慢。
截至5月22日發稿前,新加坡確診死亡病例共23例。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還記得這些逝者嗎?
因疫情逝世的患者大多數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的子女兒孫該如何面對至親的離世?
壯年逝世的患者,他們的離開帶給家人的可能不只是心理上的傷痛,甚至是生活保障的失去。
……
悲劇如果不是發生在腳下,似乎永遠都有人覺得與自己無關。然而在這樣一場大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是小人物,人們同在一條船上。
4月23日,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印度籍客工在邱德拔醫院樓梯間過世,即便衛生部後來澄清其死因系高空墜亡,此事在當時仍引起了不小的討論:「為什麼會死亡在樓梯間啊」「好可怕」……
而今不過短短一個月,你還記得嗎?

死者Alagu Periyakarrupan 與妻子A Panjali和他們的兩個女兒
死者生前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妻子表示,她是在接到丈夫死訊的時候,才知道丈夫確診入院的。 她也曾與丈夫通過電話,雖然通話時間越來越短,可能每次只講一、兩分鐘,但並未發現他有任何異樣。
當她收到丈夫的死訊時,她一度表示不相信:「我上星期才跟他通過電話。他只是叫我照顧孩子,確保孩子待在家。」「我不知道要不要相信這個消息,我很亂,無法相信。」
……
在這場災難中,有太多死亡永遠值得敘說和回憶。他們的死亡,也許並未引起一絲波瀾,也許曾帶來了短暫的討論。
但無論如何,他們需要被人們以道德倫理來記憶,以悲憫情懷來哀悼。因為他們也是人類共同體中的一部分,他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02.
「醫者逆行」
在這場疫情中,有一群人:他們奔波在抗疫的第一線,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他們是拼盡全力抗疫,不舍晝夜的醫者。 還記得他們嗎?

圖片來源:CNA
中國有李文亮等醫生勇敢站出來提醒大眾,新加坡也有一群醫者「吹哨人」。
今年2月,新加坡疫情爆發的最初階段,官方表示:在沒生病的情況下,無需佩戴口罩。而本地4位醫生卻撰寫聯名信,建議民眾在離家時戴上口罩,以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這封信的標題是《資深醫師向新加坡人提出的健康建議書》,信中強調了新冠病毒與2003年SARs冠狀病毒相比,要複雜、難以攻克很多,民眾應儘早做好防範,以防病毒更大範圍傳播。

正是這份勇敢的發言,掀開了幕布的一角,在早期引起了一部分公眾對疫情的重視。
他們不應該被忘記。
不只是他們,那些身著防護服,防護帽,防護手套,護目鏡和N95口罩,進行全副武裝,不停地與病患或疑似病患接觸的醫者們不應該被忘記;那些響應號召,勇敢加入抗疫戰隊的非醫療在崗人員也不應該被忘記。
等到生活恢復一派安寧繁榮之時,我們更應該記得:歲月靜好,是因為曾有這些醫者替我們負重前行、拚命戰鬥。
03.
「我們與惡的距離」
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
疫情像是一面鏡子,見證英雄,也見證醜惡。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幾何?
是知法犯法?

4月14日,文慶路一對情侶違反安全距離令當眾接吻,被處以罰款
是冷眼旁觀?

3月13日,金文泰商場一女子暈倒,來往行人無人問津
還是濫用職權?

4月3日,一對新加坡公務員夫婦因泄露官方防疫信息而被捕
更也許,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差一個口罩。
新加坡媒體「8視界」點名指出中國義烏無牌工廠和無良中間商問題;微信朋友圈和各個微信群中更是充斥著各種口罩代購和銷售的信息,資質可靠與否無從知曉,價格卻越炒越高。

疫情終將過去,但種種「惡」也都能夠隨病毒一起消失嗎?
不會。所以我們更應該記得。記得醜惡,更記得對醜惡保持憤怒。
04.
「生者猶生」 逝者已逝,生者猶生。
活著。沒有什麼比努力活著更值得銘記。
新加坡的外籍勞工們大概是此次疫情中受到最多關注的群體。
疫情爆發之前,或許沒有人可以想像他們在擁擠骯髒的宿舍中是怎樣生活的。疫情爆發之後,他們也依然努力地生活,同看不見的疫情抗爭:他們接受隔離,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檢測與治療……隔離方艙中的那支舞就是他們努力活著的最佳證明。
所有人都在共同努力。
自新加坡封城以來,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城市井然有序地運轉著,從事必要服務的人們在各自的崗位堅守著。
外賣小哥的足跡更加頻繁地踏上新加坡每一塊土地,為人們送上熱騰騰的飯菜。

「安全距離大使」奔走在社區中,提醒人們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政府官員集體減薪3個月, 只為和每個國民並肩同行。

家家戶戶在抗疫期間掛出的國旗,為抗疫人員獻出的掌聲都是對這場抗疫行動最好的見證。

……
抗疫是所有人共同的戰場,值得銘記的並不只是那些些感人肺腑的事跡,還有努力活著的每一個人。
多年之後,或許這場疫情中發生的每個片段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會化作滄海一粟。不管是經歷過漫長封閉生活的幸運兒,還是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不幸者,那些悲傷的、感動的、醜惡的、沉默的細節都是會被歷史遺忘。
但親身經歷過的我們不該遺忘。只有不忘記,才能更好地前進。
不該遺忘那些閃光的人和事,是他們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力量;不該遺忘那些醜惡的人和事,他們如被輕易遺忘,悲劇必將重演。
逝者已逝,生者猶生。生命的逝去令人惋惜,溫暖的傳遞令人感動,它們都成為了我們銘記這段歷史的理由。
希望數年之後的我們,依舊記得2020年,依舊記得此次疫情,並且永遠銘記:
SG UNITED!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