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這個應用程式比Uber要複雜得多,除了打車之外,你也可以用它來訂餐、閃送、訂酒店等等。
就超級應用而言,東南亞的消費者是否能像中國消費者一樣快速適應?還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教育?
也許首先要考慮的是,超級應用背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為什麼超級應用出現在中國和東南亞等地區,而不是在美國等成熟市場?
因為超級應用實際上是一個平台,它在東南亞能很好地運作是因為,東南亞地區一直缺乏數字化基礎設施,而這正是大型垂直領域公司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因此,無論是支付服務,最後一公里服務,或反欺詐技術,美國企業家視為理所當然的許多基本事物在東南亞都沒有。
對於要從0擴張到100的投資公司和初創公司而言,他們最終要做的就是,要麼只關注能夠使用這些服務的一小群用戶,要麼就必須從頭開始創建所有服務。
對於從零開始擴張的公司而言,這將帶來巨大的負擔和開銷。Grab意識到,他們已經建成的這套生態完全可以賣給其他初創公司和技術公司,成為一個超級平台。
正是在這樣思路的指導下,Grab的生意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多,越做越大。
經濟市場有個定律,那就是「贏者通吃」,當Grab的雪球滾得足夠大的時候,便很難有人再在某個賽道上和它競爭了,成為東南亞最大的獨角獸是必然的結果。

Grab能在東南亞成功最獨特的一點,是它從交通方面切入。
因為這是東南亞絕大多數人的基本必需品和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在東南亞我們生活的許多主要城市都有可怕的交通癱瘓。在這個地區,城市化的發展速度遠比政府基礎設施投入要快得多。
所以Grab才能成為那個超級應用,而不是別的其他公司。

不管是在新加坡,還是整個東南亞,Grab的用戶每天都使用他們的應用很多次。使用頻率會產生習慣,驅動行為,成為提供其它服務的基礎,從而為超級應用帶來發展機會。
將這樣一個邏輯走通,Grab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占領了我們的生活。
也確實,在Grab出現之後,我們在新加坡的日常生活智能了很多,也方便了很多。
因此,這種「被占領」或許也讓用戶們甘之如飴。
資料來源:
1. 巨無霸Grab:創立7年融資超100億美元,下載量突破1.6億!
2. 36氪:Grab 成長史:從修車鋪啟程的東南亞獨角獸
3. 獨家專訪 Grab 主席 Ming Maa:一個打車軟體如何成為東南亞人民的「支付寶」
4. 專訪Grab總裁:從打車到支付、外賣,如何打造一個東南亞超級App?
5. 獵云:「富三代」不敗家,創立東南亞版Uber背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