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第三季,新加坡70個公共運輸樞紐,包括20個巴士轉換站和50個地鐵站將設立免觸式測溫儀,鼓勵乘客自行測量體溫,保障健康。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6月24日)宣布上述消息時指出,儀器將在這些地點放置長達一年。
隨著新加坡進入解封第二階段,在人流量較高的交通樞紐安裝測溫儀,與公交、工作場所、商場和社區設施等已落實的安全管理措施相輔相成。本周起,五個交通樞紐——布萊德地鐵站、中峇魯站、文慶站、武吉班讓和實龍崗巴士轉換站已率先裝置了儀器。

免觸式測溫儀採用紅外線技術,乘客只要站在指定位置,儀器兩秒內就會顯示出體溫。
其他地點最遲在第三季完成安裝。
免觸式測溫儀由國防科技局和科技公司HOPE Technik一同研發。儀器採用紅外線技術,乘客只要站在指定位置,測溫儀兩秒內就會顯示出對方的體溫。體溫若低於38攝氏度,儀器的LED燈條就會亮起綠燈;若超過38攝氏度,則會亮起橙光。
此時,乘客應使用其他溫度計確認體溫,若有發燒症狀或感到不適,應立即求醫。測溫儀不會收集數據,也沒有儲存攝像畫面的功能。
當局雖沒有強制規定公眾一定要在交通樞紐進行體溫檢測,但文社青部心理防衛與參與司高級司長樂楚曼南希望通過設置自行測溫儀,鼓勵公眾養成定時測溫的習慣。
公交業者新捷運、SMRT、易塔通(Tower Transit)、前進(Go Ahead)早在今年2月和3月間,已在三個地點展開了試驗計劃,收集用戶反應,以改善儀器的設計和易用性。項目獲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國防科技局和陸路交通管理局支持。
國防科技局高級工程師曾世傑說,試驗期間,有用戶反映不知要與儀器靠得多近,因此,團隊加入距離感應器,只要用戶與機器的距離在40公分以內,儀器就能較準確測量體溫。
平時都會乘搭公交上學的陳惠義(19歲,學生)說:「相對於手握的測溫儀,這個儀器更快,也容易使用。只要沒有趕時間,我願意使用,因這不只關乎自己,也關乎其他乘客的健康。」
不過另一名乘客劉仁愛(27歲,店長)則提到,測溫儀的位置不顯眼。「要是不仔細看,我以為儀器一旁的海報只是普通鼓勵公眾注意健康的告示。或許可以安排一些人在場講解儀器的用途。」
退休者林瑞英(70歲)也建議裝置適合兒童高度的測溫儀。
記者:鄧瑋婷 攝影:唐家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