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三個月,直到發現食堂新開了家肉骨茶店,才突然發現自己有些想念新加坡了。想念一個人走過的濱海灣,看到不遠處的金沙酒店;想念一個人坐在榜鵝海灘,等著日落看著海浪;想念一個人穿過牛車水,到 Maxwell Food Center 排隊吃一份海南雞飯。
想念,在新加坡的那三個月。

曾經很嚮往,後來又放棄,現在又糊裡糊塗有了這麼一個機會。等我真正感覺到有些出國的感覺時,已經到了樟宜機場。在地鐵上,初來乍到的絲毫沒有閒情感受這座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城市,只是一個勁兒地盯著站點,生怕自己坐過站然後蹲在異國的一個角落裡默默哭泣。

綠線從地下鑽到空中的高架,看著外邊陽光火辣辣地灑在綠樹、樓房街道,而我被車廂里的空調凍得不由一個寒顫,還好機智入我,長褲外套絲毫不慌。「Next station Pioneer.」走出高架上的地鐵站,我就發現我錯了,赤道的陽光真的不是我這個萌新可以輕易承受的,防曬霜是必須的,長褲外套...還是算了吧。
後來漸漸適應之後,又覺得新加坡的陽光也沒有那麼嚇人,起碼在和師妹比氣溫的時候,師妹說我去了個假熱帶之後,我更加覺得福州的夏天更加難熬一些。何況走到每一個室內,冷氣都足到嚇人。一次短袖短褲的在實驗室(我錯了我不應該穿成這樣來實驗室的,這不符合 NTU 的規定)被凍得發抖,才發現小小的實驗室,中央空調居然開到了 19 度。好想問問實驗室的印度小哥哥,你不冷麼(苦於我英語實在太爛)。
逛了好些天,越來越懷疑自己到底在哪裡。有次在 NTU 的 canteen1 吃午飯,聽到一個檔口「叮咚~~請xx號取餐」,瞬間空間錯亂以為我還是在福大京元餐廳前等一碗炸醬麵。嗯,Canteen1 的涼麵真好吃,還有 NIE canteen的冬陰功粗面,怨念的是7月份老闆換了,巨難吃。
學校環境是真的好,學校感覺活脫脫是藏在一個森林公園裡似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山坡,對我這樣缺乏鍛鍊的懶骨頭來說實在是個不小的調整。不過也許是我不做實驗老跑出去玩,每到周末就每天2.5w 步的原因,回國之後驚喜地發現我瘦了12斤。新加坡挺好吃的,只是一個人實在提不起興趣去一家一家的打卡。不過 Pioneer 那小姐姐的炒粿條現在還是十分想念,還有超市的100%純果汁和薏米水。
在一次因為公交車不報站,導致我坐過3個站之後,去哪我都會選擇坐地鐵到附近之後,再靠我的大長腿。我喜歡坐新加坡的地鐵,也很好奇那些站點的名字,會怎麼去報站(好像有點惡趣味),感受到各種迥然不同的文化,在這座城市和諧地並存在一起。剛開始在街上看到印度裔人還會有些...害怕(沒有歧視的意思)?不過後來就覺得稀鬆平常,大家都在這座城市,這麼為了忙碌而奔波,為了快樂而歡笑,為了悲傷而流淚。
就像NE線牛車水(Chinatown)的下一站就是小印度(Little India),在華人聚集的牛車水也能路過印度教寺廟一樣,新加坡就是這樣一座「混搭」的城市。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很小很「無聊」,卻也五臟俱全。作為一個外來者,本來以為三個月就能逛遍新加坡的大街小巷的我,還是太高估了我的大長腿,太低估了新加坡的內涵。
七月份的時候,一個朋友問我說,有個跟團的新馬游在新加坡停留兩天夠不夠玩。我看到行程表里打卡魚尾獅,逛逛聖安德烈教堂的行程,吃驚地問她,你真打算去環球影城嗨一天,在達士嶺組屋的空中花園俯瞰坡坡,不去找找各種不一樣的教堂,然後再去甘榜格南看看蘇丹回教堂,順便逛逛哈芝巷拍拍拍麼。

不僅僅是魚尾獅,新加坡拍照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只每天背著相機的我,卻沒有一個給我拍的小姐姐或者小哥哥。實在是遺憾,但是更加遺憾的是,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好好地去過,走過吧,還有很多當地的生活沒有去體驗。
感覺還有很多精緻特色的小店,藏在某個小街小巷裡,就等一個轉角,遇見發現的驚喜。
還有好些在遊記攻略里發現的冷門地點沒來得及去打卡,還有好些新認識的朋友,還沒能發展成飯友酒友就只能說再見,不知道下次相見會是何時。
生活便也是這樣,遇見,離開。儘管不舍,但是我還是只能排著隊,拿著號碼牌,等著開往下一站的地下鐵。我也便這樣,遇見又錯過了新加坡的這三個月。
很想念你,希望以後我們還能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