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船舶航行在新加坡海峽。(新華社發)
新加坡作為全球商業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近年來積極搶抓世界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主動參與全球數字貿易體系構建,陸續與部分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多項數字經濟貿易協定,以降低數字貿易壁壘和促進世界數字貿易發展,提升本國在數字貿易領域的競爭力。
數字貿易規模擴大
7月25日,新加坡和歐盟完成《數字貿易協定》(DTA)相關談判,並將在各自內部程序結束後正式簽署。DTA進一步細化了數字貿易原則的相關內容。這一談判的順利結束,標誌著新加坡在積極推進全球數字貿易發展及數字經濟增長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繼7月1日《歐盟—日本關於跨境數據流動的協議》生效後,歐盟在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方面的又一動作。DTA的簽署也反映出歐盟對經濟充滿活力的亞太地區的特別關注。
截至目前,新加坡已經與紐西蘭、智利、英國、韓國、澳大利亞等簽署了數字經濟協定或協議,與歐盟完成了數字貿易協定談判待各自批准執行,與中國、印度和加拿大等國也在積極商討加強數字經濟合作事宜。與此同時,新加坡致力於擴大《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朋友圈,提升數字貿易規模與質量。
在政策規劃方面,新加坡積極推進和構建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履行世界貿易組織(WTO)電子商務聯合聲明倡議的共同發起國責任,參與全球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和範圍拓展。與此同時,新加坡通過推出本國數字經濟框架行動計劃,幫助各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支持中小企業提升技術應用並跨國擴展。
新加坡還積極參與國際商會數字標準化倡議,推動全球數字標準統一,減少規則碎片化,促進跨國數字經濟的互操作性。通過與其他國家或組織簽署數字經濟協議,在增加共識與包容性的同時,加強創新和監管建設,確保跨境數據能夠自由流動,為企業提供更大靈活性。
新加坡資訊通信及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發布的2023年《新加坡數字經濟報告》顯示,2022年數字貿易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7.3%,相比2017年的13%顯著增長,5年內增值貢獻從580億新元提升至1060億新元。其中,信息和通信(I&C)行業貢獻了330億新元,其他行業通過廣泛數字化貢獻了730億新元。
數字貿易已經成為推動全球貿易增長的重要引擎。2023年,全球排名前10國家的數字貿易規模總計占全球數字貿易規模的比重已經達到46.85%。據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額可能達到32萬億美元的高水平。數字貿易將在促進全球貿易發展、彌合貿易鴻溝等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全球貿易的貢獻占比將會越來越高。
貿易研究機構鼎韜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數字貿易規模從2020年的4.99萬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67萬億美元,3年時間增長了33.67%,數字貿易占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21.3%,年度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7.52%,超過了商品出口(5.6%)和服務出口(5.57%)增速的40%以上。
鼎韜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新加坡在全球數字貿易額排名前10的國家中排名第八位。
持續增長面臨挑戰
新加坡在積極打造全球經濟「數字中心」,促進全球數字貿易快速增長的同時,也與其他許多國家一樣,面臨著將可能阻礙數字貿易在全球範圍內全面普及和持續增長的一些共同性挑戰:
數字鴻溝是主要問題之一。儘管數位技術迅速普及,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基礎設施差距依然顯著,尤其在非洲和最不已開發國家,網際網路接入困難且成本高。這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影響了這些國家的全球數字貿易參與度,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影響推進數字貿易進程。
數據跨境流動的複雜性增加了全球數字貿易的難度。不同國家對數據隱私和本地化的政策不一,如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政策增加了跨境數據傳輸的法律風險和運營成本,降低了數據流動效率,阻礙了全球數字貿易的增長。
數字身份和信任體系的不完善也是阻礙因素。缺乏統一的數字身份認證系統和信任機制,使得跨境電子商務面臨安全和信任問題,特別是在金融和技術服務行業。這限制了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建立可信的全球數字身份認證體系。
中小企業在技術和資金上存在瓶頸,難以利用數位技術實現全球擴展。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風險也日益嚴峻,跨境數據流動中的隱私保護標準差異增加了數據泄露的風險。
數字技能差距限制了許多國家勞動力參與全球數字經濟的能力,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缺乏必要的數字技能,影響了其全球市場競爭力。
數字貿易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全球貿易增長的關鍵引擎。在幫助減少全球貿易壁壘的同時,強調通過國際合作以促進均衡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