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熱潮

近年來,新加坡已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的中心,吸引了海內外諸多知名的超高凈值人士。其中不乏中、西方著名億萬富翁,如橋水基金創辦人、Google聯合創辦人、海底撈創始人等。截至2022年底,新加坡單一家族辦公室數量已達到1100餘家。
傳統的新加坡家族辦公室架構由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組成。基金公司持有該家族資金,並與基金管理公司簽訂投資管理協議,由基金管理公司為其提供投資服務。基金公司則每年支付投資管理費給基金管理公司,作為其公司收入。高凈值人士可以通過家族辦公室,管理自己或家人的資產,同時獲得新加坡的工作準證EP。
為了鼓勵家族辦公室的發展,新加坡政府為其提供了許可證豁免和稅收優惠。除固定架構下,基金管理公司可獲得資本市場服務牌照的豁免以外,在免稅令申請獲批後,家族辦公室在一、二級市場的全部投資收益可享受終身有效的稅務豁免。該架構還可與信託、保險等多種類別的財富籌劃架構整合,為申請人優化海外資產配置的同時,幫助其和其家庭成員獲取海外身份,延展性高,可謂資產規劃和身份配置兩不誤。
「小家辦」 — 新加坡PIC自雇移民項目
若想獲得新加坡長期身份,但暫不滿足家庭辦公室的投資規模及資產要求,成立一家私人投資公司無疑也是另一可行的選擇。申請人需在新加坡成立一家私人投資公司(PIC),在一、二級市場自選心儀的金融理財產品進行投資管理,獲得新加坡EP身份的同時,投資收益可作為其公司收入,日後用於支付公司運營費用和給自己發放薪酬。
不同於家庭辦公室,私人投資公司雖不享有17%的企業稅務豁免,但同時也不受家辦免稅令規定的本地商業支出、最低資產管理規模(AUM)或資本部署地的限制。公司可以通過私人銀行,或委託外部資產經理進行自主投資。申請人作為股東、董事或專業投資人員的形式,為自己申請新加坡就業准證EP。
相較於傳統的自雇移民項目,PIC項目的申請人無需進行任何實質性業務的運營,整體操作更加輕鬆靈活;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及成本更為低廉。開設和辦理PIC時也無需僱傭員工和租賃辦公室,落地前置幾乎為零。總而言之,PIC無疑是大多數申請者考慮優化資產管理和獲得新加坡長期身份時,相當便捷、門檻較低的方法之一。
無論是通過家族辦公室的架構,還是開設私人投資公司,申請人都可以在新加坡實施資產管理並獲得新加坡EP身份,同時作為新加坡稅務居民,享受新加坡低廉的稅收政策,從企業到個人實現稅務優化需求。
EP持有者也可為其配偶和21歲以下的未婚子女申請家屬准證DP,月薪達到12000新幣的持有者也可為其父母申請長期訪問准證LTVP,可謂輕鬆實現一人申請、三代移民。且手持DP的國際學生無需和他人競爭學簽配額,一張EP在子女升學和擇校上的優勢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