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吉班讓小販中心和濕巴剎,二樓濕巴剎的28攤生鮮攤只有21攤開業,生意淡靜。(海峽時報)
( 新加坡18日訊)兩個由社會企業管理的二樓濕巴剎生意慘澹,攤販形容「比圖書館還靜」,並指電梯常壞、指示牌不清楚,加上附近有24小時超市和網購盛行等綜合因素,導致少人問津。
在武吉班讓環路的小販中心和濕巴剎三年前開幕,二樓的28個濕巴剎小販攤,只有21個開業。濕巴剎由職總平價合作社管理。
職總平價發言人向《聯合晚報》證實,原本要求濕巴剎攤販營業到傍晚7時,但在2016年2月濕巴剎經營一個月後,就因客流量不多而讓攤販提早打烊。
同在二樓,由職總平價合作社管理的「The Pasar Store」小型超市,原本繼續從清早7時運作到晚上10時,但在今年10月租約期滿後,也已結業。
發言人透露,決定結業主要是考慮到顧客需求不高,附近也有兩間職總平價超市。
生雞小販陸順發(53歲,譯音)說:「這裡靜過圖書館,就算圖書館都有小孩子跑來跑去。」
在裕廊西61街的裕廊西小販中心與濕巴剎去年10月開業,《海峽時報》記者周三走訪時,14個濕巴剎小販攤只有六個開檔。這個濕巴剎由口福集糰子公司管理。
乾糧商吳偉驥(49歲,譯音)說,好些攤販開檔幾個月後就放棄了。他指出,小販中心地點不錯也很乾凈,但指示牌不清楚,許多人還搞不清楚這裡有濕巴剎。
受訪者也指出,這兩處的電梯經常壞,加上最近網購盛行,都對生意造成打擊。
Post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