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築與施工技術進步,私宅建築準確度已有所提高,市區重建局建議,私宅單位實際面積如果比買賣協議所列的小2%以上,發展商就要賠償買家。
這是當局為加強對私宅買家保護,提出的一系列其中建議。其他建議包括發展商要提供更多項目信息、款項支付流程簡化等。
在現有買賣協議(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條款中,如果實際單位面積比協議列出的面積少於3%以上,發展商就須向買家做出賠償。新建議是如果面積少於2%以上,發展商就要做出賠償。

市建局周三發布文告,就修改房屋發展商條例(Housing Developers Rules,簡稱HDR)展開公眾諮詢活動,以加強對購買未竣工私宅項目的買家的保護,以及幫助他們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文告說:「建築與施工技術的進步,使到建築準確性和標準在過去幾年來有所提高。配合這一發展,單位面積有差的容忍度將降到2%。」
按照目前條款,發展商如果對已批准的單位建築規劃要做任何更改,或對已批准的公共設施建築計劃做出顯著更改,須獲得買家同意。如果買家不同意,發展商可取消買賣協議,並必須退還買家所支付的所有分期付款和任何印花稅。
當局指出,購房者在購買房產時,可能還得支付其他額外費用。因此市建局建議,在這情況下發展商還得退還買家的額外費用,如貸款利息、貸款取消費和律師費等,頂限為購買價格的15%。
另外,市建局也建議簡化項目取得法定完工證書(Certificate of Statutory Completion)或完工時的剩餘15%款項的支付流程。
除了建議對買賣協議和付款方面的修改,市建局還要求發展商提供有關私宅項目的更準確和詳細的信息,如發展商的業績記錄和項目樓層布局圖等信息。
此外,發展商必須事先獲得有關當局的批准,才可在廣告中顯示私宅項目特點。例如發展商宣傳私宅項目若有乘客上下車處,景觀和水景等,他們都必須確保這些設施會建在實際項目中。發展商也要在單位平面圖中標出開敞空間,以及提供按比例繪製的有地住宅平面圖等。
分析師:成本增加可能會轉嫁給買家
合登房產集團(Huttons Asia)研究部主管李思德表示,市建局提議的修改對買家有利,因為它們可提高私宅交易的透明度,並且保護買家利益。
但他認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環境下,這些修改會增加發展商負擔和合規成本。
他也說:「提供平面圖的更多細節資料和減低買家的索賠門檻等,將導致建築成本再上升,冠病疫情已使建築成本增加許多,退還買家的額外費用的上限為15%似乎也很高,這些成本有一部分最終可能會轉嫁到買家身上。
市建局公眾諮詢活動為期一個月,2月5日截止。公眾可上網至gogovsg/hdr-consult查詢更多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