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MOHT)發布公告,表示推出的居家病房試點計劃的規模將擴大,讓更多醫院和病症的病患,能在家接受治療和休養。

居家病房(Mobile Inpatient Care @ Home)試點計劃2022年4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新加坡中央醫院和義順保健集團推行,並逐步擴展到樟宜綜合醫院(CGH)、邱德拔醫院(KTPH)、竹腳婦幼醫院(KKH)、盛港綜合醫院(SKH) 和陳篤生醫院(TTSH),截至今年6月,參與的病患人數已達到約1000人,他們平均七天出院,因此一共節省約7000病房日數。新加坡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MOHT)預計,為期兩年的計劃在2024年4月結束時,將有超過2700名病患參與。
從今年4月起,當局在居家病房(Mobile Inpatient Care @ Home)試點計劃下,開始接收兒科、婦產科、擇期手術及復健的病患,讓他們可以回家接受治療、遠程監護和問診服務,原本需要住院的冠病病人也可繼續在計劃下回住所休養。例如,在竹腳婦幼醫院,患有骨痛熱症或皮膚感染的兒童,以及患有婦科疾病的婦女可加入計劃。陳篤生醫院則是安排病患在家進行復健,而盛港綜合醫院會讓部分急診病患居家治療,節省等候時間。加入計劃的醫院也從原有的五家增加到九家,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新加坡本地公共醫院都參與了計劃。
在該計劃下,病患可選擇在家入住「虛擬」病房,全天候接受醫療團隊的護理。醫護人員會通過電話諮詢和家訪繼續提供護理,直到病患康復並可以「出院」。試點計劃也通過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測等技術,加強對病患的監測。如果病情惡化,醫療團隊會立即評估,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包括轉回醫院。
參與試點計劃的病患,也能享有同住院病患相同水平的政府津貼,以及終身健保和保健儲蓄等計劃。
新加坡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MOHT)助理總監賴逸峰表示,之前的數據顯示,參與的病患醫藥費平均可減少兩到四成。目前當局正通過試點計劃來進一步驗證計劃的成本效益。當局也在評估計劃的安全和效果,以及病患和醫護人員的體驗,以便全面落實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