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全球變暖困難重重,轉用綠色能源考驗各國勇氣

2022年07月31日   •   1539次閱讀

天氣太炎熱,上海街頭一名女士拿出小風扇降溫。(路透社)

作者 劉振揚

周末剛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也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節氣。

過去幾周,報章也已頻頻報道北半球出現異常炎熱的天氣。在美國,有28州發出高溫預警,影響超過1億人口。

美國波士頓的小朋友們都跑到公園裡嬉水的降溫。(路透社)

英國則發出有史以來第一個高溫紅色預警,最高溫可創有記錄以來歷史新高,突破40攝氏度。歐洲多地,包括法國、西班牙、希臘也傳出由熱浪引發的森林野火,導致數以萬計人們被迫撤離家園。

在中國,多個地區從新疆到上海的氣溫,都連續幾天處在37至40攝氏度的範圍。

中國大媽們的獨特降溫避免曬黑的方式。(法新社)

氣象專家均表示,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全球的氣候將越變越極端,高溫天氣有可能持續惡化,且持續更長時間。

熱浪來襲,人們用電需求自然會增加,但今年用電需求卻碰上了能源供應短缺的問題。今年2月爆發的烏克蘭戰爭在全球引發了一波骨牌效應。

首當其衝的是歐洲國家,尤其是工業大國德國。能源供給的短缺使歐元區六月份整體的通貨膨脹飆升至 8.6%,其中能源價格上漲了近42%。

最擔憂冬季的來臨

可是,大家最擔憂的不是夏天,而是即將來臨的冬季。

歐洲國家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從多方面著手想方設法穩住能源價格,保民生也保經濟。

首先,歐洲國家不得不進口美國更昂貴的液化天氣,並同時加快液化天然氣儲備的設施。

其次,歐洲領袖在多個場合向美國、中東國家喊話,希望這些石油及天然氣大生產國增產,或是增加對歐洲的出口來填補俄羅斯天然氣大口缺。

最後,部分歐洲國家也以 「能源安全」 為由,重啟了一直被視為最骯髒的煤炭發電。

工人用鏟子將用於發電的煤炭從貨車上卸載。(路透社)

政治領袖的兩大難題:能源+通脹

能源荒也直接影響了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

雖然最新的數據顯示,能源價格已開始從高點回落,但仍處於近幾年的高位。對政治領袖來說,當務之急是如何應付包括能源問題在內的整體通脹問題。

最新民調顯示,拜登政府的支持率從當選時的55%跌至目前的36%。

在通脹創40年新高之際,拜登總統出訪了中東,並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會面。雖然會面並沒有換來任何增產的承諾,但拜登此行還是凸顯了在能源危機下,人權問題、環境問題都得先放一邊。

美國總統拜登(左)7月16日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出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會議,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王子「碰拳」。(歐新社)

拜登上任的時候,承諾在任期內會推動重建美好未來方案( Build Back Better Plan),大刀闊斧地投入綠化基建工程及綠化政策,實現美國在氣候變化方面作出的承諾。一年多過去了,絲毫看不到這些計劃通過的希望。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不受通脹影響,但近期綠色和平國際環保組織稱,中國今年第一季批准了8.63兆瓦燃煤發電廠建設,規模達到2021年全年數字的一半。

中國增產的動機或許和其他歐美國家有所不同,但也反映了在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及綠化目標之間,各國政府不得不面對眼前的現實,優先處理眼下直接影響民生民意和經濟增長的問題。

的確,綠色能源所需要的投入巨大,成效也不比傳統燃煤或天然氣發電來得快。但各國政府仍需把眼光放遠,不能因為眼前的便利,犧牲下一代的福祉。

過去及現在所享有的便宜電源是不可持續的,這是我們遲早要面對的現實。

德國的風力發電廠。(法新社)

新加坡致力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

回頭看新加坡,我還是挺欣慰政府與業界近期做出一些努力。

今年6月,新加坡宣布將從寮國進口水能發電。雖然初步計劃只是進口100MW的電量,占新加坡高峰用電量的1.5%,且從環境的角度,水壩的建設也是對當地的生態造成負面影響,但從碳減排的角度來說這個消息還是令人鼓舞的。

同時,新加坡也計劃通過一條4200公里的高壓海底電纜從澳大利亞進口太陽能,工程完成後預計能應付新加坡用電的15%。

7月15日,吉寶集團也宣布將在裕廊島進行試點計劃,在島周圍的臨近海域建設浮動太陽能板。這是繼在蓄水池上搭建太陽能板後的另一個新嘗試。

這一系列的供給舉措與新加坡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方向一致,包括從海外進口清潔能源,以及實現本地太陽能發電最大化。

新加坡在全島多處都裝置了太陽能光伏板來協助發電。(海峽時報)

在能源需求方面,新加坡政府、企業及人民也正逐步做出改變,包括加強公共運輸網絡,清潔能源車充電站的建設,以及綠色建築等。

今年的夏季還有一個月左右。每一年,尤其是夏季和冬季的時候,我們都看到一則則有關極端氣候的影響,信息量多到好像極端氣候已經是不足為奇了。

然而,氣候專家卻依然不厭其煩地發聲,希望各國政府不要逃避氣候變化的問題,拿出政治勇氣履行自己做出的氣候承諾。但忠言總是逆耳的,能聽進去並付諸行動的,有多少?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希望各國政府在應對能源供應短缺的當務之急的同時,不要偏離長遠的目標,堅守在這條艱難卻又必須行走的能源轉型之路。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