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車水地標建築
珍珠坊
1973年建成的珍珠坊,是具有豐富歷史意義的地標建築之一。
它是商住兩用項目,占地一公頃,樓高31層,除了有近300個零售店面和辦公空間外,也包括25層樓的288個住宅單位。
珍珠坊曾經是本地最大的購物中心,也是本地首個設有大堂的商場,是無數新加坡人心中的牛車水記憶。
牛車水珍珠坊(People's Park Complex)去年加入了集體出售熱潮,在2018年3月5日成立了集體出售委員會。
為確保集售委員會不拖延集售程序,一般而言,委員會成立後須在一年內爭取得第一個業主簽名,並在兩年內取得至少八成業主簽名,如果逾期就得自動解散。
然而,珍珠坊集售委員會自去年成立以來,至今已超過一年,不僅未能敲定保留價,也未能擬出集售協議書讓業主簽名,令珍珠坊集售進程明顯落後,預料此輪集體出售計劃可能告吹。

珍珠坊集售委員會主席林方華時坦言,
珍珠坊集體出售進度太慢,在業主協商過程中花費不少時間,「結果不知不覺中集體『限期』就到了」。
不過,根據珍珠坊集售銷售代理ERA產業高級區域董事陳愛娜表示,珍珠坊集售仍有「一線生機」,只要項目兩年內仍能獲至少50%業主同意,集售計劃仍可重啟。
根據分層地契(修正)法案,集體出售首度嘗試失敗後,必須在兩年限制期內獲得至少五成業主同意,才能重新啟動集體出售特別業主大會及委任集售委員會;接下來的嘗試則需八成業主同意。超過兩年限制期,集售要求將回到原來的20%(分層地契份額)或25%(業主總人數)來計算。
她也透露,珍珠坊集售計劃有望在下月正式啟動,到時保留價(reserved price)也將出爐。
對此,林方華表示,珍珠坊是一個規模很大的項目,涉及眾多零售店面業主和屋主,因此協商過程相對繁瑣複雜。例如委員會成立超過八個月,才決定委任ERA產業為銷售代理。

他說:
「
我們一直都照著集體出售章程走,請了估價師、律師和銷售代理。但我們希望大家清楚整個集體出售程序,同時對估價、分配方法等都能達成一些共識,所以花了不少時間討論,無形中就拖慢了集體出售進展。
」
他也透露,委員會接下來會跟業主開會討論,商量集售計劃到底何去何從,並很有可能會正式宣布告吹。
林方華是中僑百貨董事經理,中僑百貨業是珍珠坊的主要業主之一。
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主表示,珍珠坊建築雖然較老舊,人流量和仍然很高,無論是店面生意或租金回報,對業主都還是相當可觀。
「
有些業主年紀大了,可能會願意脫手。但除非能賣出一個好價格,否則很多業主還是選擇保留店面,繼續做生意或收租。
」
陳愛娜說:
由於之前的集售進展太慢,我們加入時只剩幾個月時間完成一些程序,導致首次嘗試失敗。但我們發現,有不少珍珠坊業主是支持集體出售,而且他們所占份額頗大。我相信我們能在下來一個月時間取得五成業主同意,重啟珍珠坊集售計劃。到時,我們就能公布如保留價和重新發展細節等更詳細資料。
除了珍珠坊,牛車水另一地標建築——與珍珠坊一街之隔的珍珠大廈(People's Park Centre),也在進行集體出售計劃。

該項目去年1月成立集售委員會,原來的保留價為13億元,但因部分業主認為保留價太低,項目上個月將保留價調高至13億5000萬元。
珍珠大廈集售委員會發言人李振紀昨天表示,這個項目的集售計劃已邁過一個重要關卡,接下來約有一年時間爭取八成業主簽署集體出售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