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警方調查兒童性剝削案,發現加害者常偽裝成「好好先生」,利用社交媒體誘騙未成年。案件調查難度大,需避免二次傷害。警方加強科技應用與法律保護,以應對新興威脅。
1. 案件概要
近日新加坡一起涉及本地男子誘騙外國未成年少女至新加坡並誘導其從事性剝削活動的案件,再次引發了社會對於兒童性剝削問題的廣泛關注。

刑事偵查局專門罪案調查組高級調查員洪大永的工作包括每天查閱大量兒童性剝削內容,他也是兩個年幼孩子的父親。
來源:海峽時報
此案由刑事偵查局專門罪案調查組的高級調查員洪大永負責,他透露,這是其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案件之一。
2. 案件經過
據洪大永介紹,該案件發生在2020年左右,一名年僅16歲的外國少女在一名20多歲新加坡男子的誘騙下,被帶至新加坡。
該男子以交往為幌子,謊稱自己債務纏身,進而勸說少女通過賣淫和販賣裸照來為其還債。令人痛心的是,受害少女並未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反而在警方調查時為加害者辯解,認為對方可憐,並期待未來能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

來源:聯合早報
洪大永強調,此類兒童性剝削案件的受害者和加害者往往並不符合公眾的傳統認知。受害者中不乏聰明、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孩,甚至能夠自我識別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症狀。
而加害者則多為看似普通的「好好先生」,沒有明顯的暴力或犯罪傾向,可能是身邊的任何人。
在調查過程中,洪大永面臨了諸多挑戰。一方面,如何讓未成年受害者清晰而不受二次傷害地敘述被侵犯過程是一大難題。為此,執法人員採用了玩偶輔助等方法,幫助孩子們理解並表達自己的遭遇。
另一方面,由於部分受害者對加害者持有友善態度,甚至稱其為「友善的哥哥」或「叔叔」,執法人員在溝通時也必須格外注意用詞,以免加劇受害者的心理創傷。
3. 警方加強科技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兒童性剝削的形式也在不斷演變。洪大永指出,社交媒體平台成為了加害者尋找目標的重要渠道。

來源:聯合早報
他們通過群發私信、使用假身份等手段騙取受害者的信任,進而誘導其發送私密照片或進行其他不法行為。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新加坡警方加強了與國際司法管轄區的交流與合作,並利用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識別受害者、追蹤加害者。
然而,科技的雙刃劍效應也不容忽視。隨著雲端平台的普及和深度偽造技術的出現,兒童性剝削內容的傳播變得更加隱蔽和難以控制。
為此,新加坡政府已著手修正《刑事法典》,將製作、持有和散播含有兒童性剝削內容的行為明確列為刑事罪,並加強相關法律的執行力度。
參考資料:
1. 新加坡加強法律打擊兒童性剝削, 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