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時代,王鑫超助理教授憑藉其在高效機器學習領域的卓越成就,榮獲 2024 年,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的人工智慧領域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傑出代表,他不僅為AI模型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還為全球AI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NUS計算機共享資源 來源:NUS官網
榮耀加身:王鑫超助理教授的卓越成就
王鑫超(Wang Xinchao)助理教授入選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的人工智慧領域(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是對他個人在高效機器學習領域傑出貢獻的高度認可。
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青年教授,他憑藉卓越的研究成果,成為新加坡唯一的獲獎者,閃耀在國際舞台上。
IEEE 計算機學會兩年一度的獎項旨在表彰 AI 領域傑出青年學者,王助理教授的入選彰顯其在機器學習的突出成就及對 AI 發展的重要作用。
他所倡導的高效人工智慧模型,不僅有望使人工智慧更易於訪問、更環保,還將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為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助理教授表示,獲此殊榮深感榮幸,感謝社會對其人工智慧領域工作的認可。他提到,榮譽雖屬於個人,但更歸功於研究團隊的奉獻與才華,同時衷心感謝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政府的支持。

王助理教授的研究重點是提高人工智慧模型的效率
來源:NUS官網
高效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的未來之路
王鑫超助理教授的研究重點是高效機器學習。
在當今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時代,雖然模型的規模和性能不斷提升,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
龐大的模型難以在計算能力有限的設備上運行,高昂的訓練成本讓個人和小型組織望而卻步,而且訓練過程對環境的負擔也日益加重。
王助理教授的研究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開發更小、更快、更易於訪問的人工智慧模型,拓展人工智慧的覆蓋範圍,實現人工智慧開發的民主化,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
王助理教授的研究涵蓋三個關鍵子領域:高效策略、高效模型和高效數據。
高效策略專注於優化現有的預訓練模型,使其更小、更快、更適應特定用例。
高效模型涉及設計新穎的神經架構,這些架構本質上是輕量級的、計算高效的,但仍能在各個任務中提供強大的性能。
高效數據探索如何使用更少的數據來訓練模型,同時保持接近使用大規模數據集所達到的準確度。
通過這些研究方向,王助理教授為人工智慧的高效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助理教授表示:「最緊迫的擔憂之一是人工智慧可能被濫用。」
來源:NUS官網
人工智慧的透明與可信:打破「黑匣子」的探索
人工智慧常被描述為「黑匣子」,其決策過程難以理解,這給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帶來了挑戰。王鑫超助理教授的研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指出,效率與可信度息息相關。
通過識別輸入數據或模型架構中對決策影響最大的部分,不僅可以提高模型的可信度,還能進一步優化模型的效率。
例如,通過修剪模型,保留下來的組件可以提供歸因方面的洞見,揭示原始模型推理的本質。這一創新的研究方法,有望讓人工智慧變得更加透明和可信,為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王助理教授認為,AI的未來在於使其更加高效、普及和可持續。通過提高模型的效率,人工智慧不僅可以更小、更快,還能減少對海量數據的依賴,從而在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
從語音助手到醫療創新,人工智慧已成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但先進 AI 系統需大量計算資源。助理教授的研究,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人工智慧更加易於普及和環保。
人工智慧的挑戰與未來:安全、科學與道德的思考
王鑫超助理教授認為,當今人工智慧研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安全問題。隨著硬體價格的降低和工具的易用性提高,人工智慧的潛在濫用風險日益增加。
他強調需未雨綢繆、立即行動,建立有效監管機制以確保 AI 負責任使用,這一觀點警示我們在推動人工智慧發展時,必須時刻關注其潛在風險與挑戰。
王助理教授對未來五年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充滿期待。他特別關注人工智慧如何加速生物、化學和物理等領域的探索,以及如何將生物學的理念應用於人工智慧的創新。
例如,利用人工智慧研究遺傳學,追蹤物種之間的深層聯繫,或者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工程設計,提出新的電路布局和材料方案。
這些令人興奮的方向,不僅將改變我們的科學研究方式,還將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在人工智慧的道德和可持續性方面,王助理教授認為,高效的人工智慧本身能夠通過更環保的訓練和推理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而將效率與責任納入統一框架是未來 AI 發展的重要方向。
這一觀點,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讓我們看到了人工智慧在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符合道德和責任的要求。
新加坡:人工智慧的創新生態與獨特優勢
王鑫超助理教授對新加坡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中的角色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認為,新加坡雖然在構建超大型模型方面可能無法與美國和中國競爭,但在人工智慧的多個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新加坡擁有前瞻性的人工智慧治理方法、有利於人工智慧和初創企業的政策,以及作為東西方橋樑的地緣政治地位。
此外,新加坡在各個領域擁有高密度的頂尖人才,為跨學科研究提供了便利。這些獨特優勢,構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讓富有影響力、負責任且創新的人工智慧在新加坡蓬勃發展。
王助理教授對想要為人工智慧的未來做出貢獻的年輕研究人員和學生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他引用了他的博士後導師、已故的 Thomas S. Huang 教授的建議:「做你自己就好。」
同時,他還強調了讓人工智慧承擔責任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對技術的深刻理解,更是一種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責任擔當。
希望每一位年輕的研究人員都能在王助理教授的啟發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人工智慧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