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運輸之便利大家有目共睹
四通八達的巴士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全島共有超過300條巴士路線
每天乘客超過三百萬人次
並且坡島的巴士非常舒適
炎熱的夏天,一進巴士就能立刻感受到空調續命的效果
除此之外
雙層的巴士能夠很好地緩解出行高峰期的擁擠問題
坐過二層第一排的朋友應該都能體會到其視野之開闊

和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風景
旅途就算漫長也不會太無聊~
可是,陸交局提供的數據顯示
截至2017年三月底的財政年中
政府向巴士業者支付的服務費超過848,410,000元
而同一時期的車資卻只有512,940,000元
加上其他的運營開支,如巴士的折舊成本後
在政府補貼前,巴士業整體虧損了超過4億兩千萬元!

巴士業在2016年9月全面採用了發包經營模式,
主要服務商為新捷運和SMRT巴士
由政府出資購買和更換車輛,收取車資,並支付巴士公司一筆服務費
讓他們提供穿行更頻密的服務,縮短等車時間及舒緩擁擠問題。
監管當局也可根據需求推出新的巴士路線。
發言人指出,雖然車資由政府收取
但是這只能抵消約60%的運營成本,政府得補貼虧損

為了更好地反映營運成本的變化
公共運輸理事會在新的車資方程式中加入「公交網容量因素」
(Network Capacity Factor)
公交網容量因素其實也反映了乘客所希望得到的便捷服務,
當這個數據為正數時,顯示整體公交網絡客容量提高,
可帶來更好的服務。
因此,今後五年在計算常年車資調整頂限時
會把公交承載量和乘客使用量考慮在內
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早前透露
未來五年,政府將會繼續為公共巴士服務提供50億元的津貼
同時會投入40億元更新地鐵營運資產,
及另外200億元繼續擴大公交網絡。
他也多次提醒,
政府將承擔相當可觀的費用,而受益者也有義務共同分擔成本。

不少學者紛紛指出
地鐵網絡的不斷延長加上乘客的數量有限
未來車資很有可能會有所上調
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新的車資方程式將從今年的車資檢討工作中開始採用,
車資每年最多可允許調整的幅度將在第三季公布,並於年底生效。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