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以來都被眾多投資者認為是一個理想的全球商業中心之一。這不僅是因為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貿易發達,還因為其優惠的商業政策吸引了許多投資者在新加坡註冊公司、開設銀行帳戶以及進行投資等活動。

隨著新加坡金融地位的提升,銀行也更加關注帳戶安全問題。他們採取了多項措施,如電話確認帳戶使用情況、設置雙重網銀安全措施等,以防範金融詐騙。此外,新加坡還計劃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各銀行之間共享用戶的黑名單信息,進一步加強安全防範。
此前,新加坡國會上正式提出了建立「洗黑錢和恐怖主義融資資料共享平台」(COSMIC)的提案。預計該平台將於明年下半年推出,首批使用該平台的將是新加坡的六家本地銀行,包括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大華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和滙豐銀行。COSMIC平台主要針對濫用空殼公司、貿易洗黑錢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融資等三類金融犯罪風險。
那麼,普通投資者在保護帳戶安全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不要借用或與他人共享帳戶。如果銀行通過電話或郵件與用戶聯繫,但信息不符或使用情況有異,安全起見,新加坡銀行可能會暫停服務。在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帳戶持有人本人攜帶護照到銀行進行安全確認,這可能會給帳戶和個人帶來麻煩。
其次,帳戶中的資金進出應能合理解釋。儘管銀行帳戶可用於接收工資、分紅、家人贈予、消費和投資等日常用途,但應避免頻繁進行無法合理解釋的進出款項。特別是個人帳戶,頻繁接收來自陌生第三方的小額轉款會被銀行數字系統認為是洗錢行為。

再者,不要頻繁進行帳戶的進出操作。一般來說,開設銀行帳戶是為了存款或進行理財投資,如定期存款、基金或結構化產品等。如果帳戶不斷進行進出操作,且頻率過高,銀行可能會認為帳戶數據異常。如果無法充分解釋轉款原因,帳戶可能會被關閉。
另外,在進行年度審查時,與銀行就第三方轉款進行解釋很重要。新加坡銀行每年都會對帳戶進行審核,用戶會收到銀行的郵件、信函或銀行經理的聯繫,以確認資金來源(如是否需要更新工作信息)以及特定轉款的原因(需提供轉入、轉出的理由和相關文件)。如果客戶拒絕解釋並提供文件,可能會導致審核不通過,進而引發帳戶問題。

最後,要避免與高風險交易有關。為規避罰款風險,應儘量避免與受制裁國家或經濟政治非常不穩定的國家進行交易。這些國家通常無法直接匯出外匯,通常需要通過第三國或離岸帳戶進行匯款。然而,這些資金的流動很難解釋其來源和用途。
以上是關於使用新加坡銀行帳戶需要注意的一些安全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