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場瞬息萬變!
學歷重不重要?
看新加坡部長怎麼說?
「業界不應該只聚焦於員工的一紙文憑。」

(圖:來源自網絡)
近日,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在新加坡管理學院以工作的未來為主題的研討會上說,在招聘時,業界不應該只聚焦於員工的一紙文憑。
陳振聲說,要協助新加坡居民保持競爭力,就要確保每年有近30%的勞動力,掌握了新技能,同時企業也需要積極尋覓全球人才,因為高增值的工作不再受限於特定的地理位置。
「我們應該超越對文憑和學術成績的追求,著眼於技能的適用性。超越僅存在於新加坡的本地人和外國人互補的概念,而著眼於在新加坡及其他地區擁有的全球人才網絡,這將決定我們的競爭能力。」
他也指出教育學府應轉型為持續學習的學院,在培訓和研究方面加強同企業的合作。

(圖:來源自網絡)
英國首富戴森來站台
研討會上的其他嘉賓還包括英國戴森公司創辦人詹姆斯戴森,新電信和微軟的企業領導人,討論課題包括職場上的終身學習和心理健康趨勢。

(圖:來源自網絡)
超過半數的本地員工過去五年曾經歷職場歧視,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新加坡也應該引起重視!
新加坡婦女行動及研究協會委託進行的調查訪問了1000名工作人士,結果發現,55%的受訪者曾經歷至少一種形式的職場歧視。其中,特定群體如殘障者、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少數族群和女性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歧視。
其中三種最常見的職場歧視是:
不公平的公司政策或作業方式,比如沒有提供無障礙空間和沒有落實靈活工作安排;
對應徵人選設下特定條件的招聘廣告;
因為員工懷孕、殘疾或健康出狀況,而在評估時給予差評或不給升職。

(圖:來源自網絡)
受訪者認為,導致他們面對歧視的三大主因依次是種族、年齡和性別。調查也發現,在面對職場歧視的人當中,只有大約半數向人事部、上司、人力部等求助。
選擇不上報的主要原因是:認為歧視事件並不嚴重、不相信當局會採取行動,以及沒有足夠證據。
不論上報與否,三分之一的人最終會選擇離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