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開始在政治上謀求更多的權利。新加坡自然也不例外。
在李光耀的帶領下,新加坡已經成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那麼,李顯龍能否接過這根接力棒,帶領新加坡實現「大國夢」嗎?

一、被迫獨立
險要關隘、交通要道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作為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樞紐,馬六甲海峽自然是被爭奪中的重點。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的新加坡,其重要性同樣是不言而喻的。
早在十九世紀,新加坡就已經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二戰期間,日本推行南下戰略。英國錯估了日本的戰鬥力,新加坡被日本占領。1945年9月,日本戰敗,英國重返新加坡。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亞洲反帝反殖民主義運動蓬勃發展,東南亞國家用行動表明了要脫離英國或者是美國的控制,爭取民族獨立。在美蘇爭霸格局的影響下,東南亞國家萌生了地區合作的想法。

1963年,馬來亞、新加坡、沙巴、沙撈越共同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
但是,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和聯邦政府由於政治理念的不同,被迫脫離聯邦,李光耀痛哭宣告獨立。
二、「新」模式
為了解決外交危機,李光耀提出了均衡理念。也為了不陷於一國獨大的局面,新加坡積極開展與各國的外交聯繫。
利用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時機,邀請美國軍隊來新加坡進行休閒娛樂。美軍的到來,解決了英國撤軍所造成的問題,使得新加坡的工業化可以接續發展。李光耀還保持了與蘇聯的經濟聯繫。
外部難題的成功解決,使得李光耀政府可以安心地致力於發展國內經濟。於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新加坡便開始了經濟改革之路。

李光耀先是制定了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發展大方向,進而又具體細化為「貿易」、「人才」「資本」三大戰略。
首先,新加坡憑藉著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建立現代化港口城市。當轉口貿易達到90%以上時,李光耀政府在此基礎上,開始發展製造業,引進電子產業為主的工業園。
新加坡更是利用自身特有的港口優勢,把單一的經濟結構轉變成了多元化發展的模式。
國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的新加坡提出了「沒有資源靠人才」的原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在學校設置了專業化的培養方案,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大批的實用型人才。
20世紀60年代,已開發國家資本大批轉向亞太市場。新加坡藉此時機,大力建設美元市場。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開放外匯市場和銀行業,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大幅度提升。

經濟的高速發展,使這個彈丸小國很快發展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功擠進已開發國家的行列。李光耀成功創造了新加坡獨有的模式。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在政治上也必定會有相應的反應。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雜糅的國家,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是新加坡的主要種族。不同的文明在新加坡激烈地碰撞,極易發生民族爭端。
在這三大種族中,華人比重最大,占77.5%,是新加坡的主體民族。當主體民族掌握國家政權,很容易滋生華人沙文主義,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李光耀在一次講話中提醒道,如果新加坡是一個充滿華人沙文主義的社會,勢必會被東南亞所孤立。
為此,李光耀提出「復合民族」和「新加坡人」兩大概念。李光耀努力從國民意識上消除種族差別,首先從語言方面創造共同的文化環境。

1984年,李光耀制定了雙語政策,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作為第二語言。李光耀把英語作為工作語言,而母語則是他們為了尋求民族歸屬感。
李光耀通過共同的工作語言把不同的民族成功地聯繫起來,大大地減少了民族爭端,種族多元化也成功地成為新加坡的一大特色。
李光耀奉行「權威政治」與「高效法治」並行,建設清正廉潔的政府。為此,李光耀嚴厲打擊腐敗。
為了徹底割除貪腐之風,李光耀祭出兩把利器。第一,李光耀調整政府機構,強化中央政府的權威。李光耀賦予貪污調查局特權,可以越過總理直接向總統報告,這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二,李光耀強化法律法規,制定了各項法律條款。並且,李光耀擴大了貪污調查局的權力。所有人都是貪污調查局的監督對象,上至政要,下至普通市民。
一旦發現貪腐行為,等待他的必是嚴刑厲法。
「讓腐敗者在政治上身敗名裂,讓腐敗者在經濟上傾家蕩產。」李光耀的鐵血手腕,讓新加坡的清廉指數在世界範圍內長期名列前茅。
李光耀成功地實現了新加坡經濟的長足發展,政治治理也卓有成效。李光耀開始追求他的中國夢了。
可惜,李光耀的大國夢被現實擊敗了。
國土面積的狹小限制了李光耀的大國夢,新加坡並不能成為一個世界大國或者是亞洲大國。因此,他的大國夢在一定程度上並不能成立。

李光耀只好把目光放在東南亞,努力向東南亞大國、東協領袖的目標前進。
可惜,李光耀已經來不及大展宏圖了,這根接力棒也只能留給李顯龍繼承了。
三、被束縛的「大國夢」
新加坡雖然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成功躍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想成為地區大國,依舊是任重而道遠的。儘管解決了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新加坡本身還存在其他危機。
李光耀曾在紐西蘭訪問時說道,紐西蘭在百年之後,依舊會是綠草如茵,但他不能確定新加坡在那時還是否存在。
所以到底是什麼束縛了新加坡的「大國夢」呢?
新加坡在追求「大國夢」的路上,始終繞不開他的老對手、老朋友馬來西亞。

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脫離後,雙方一直在周圍海域以及相關海島上存在主權爭端問題。2018年12月,馬來西亞船隻再次進入新加坡領海,甚至無視新加坡國防部的警告。雙方再次圍繞主權問題發生爭端。
在這次衝突中,新加坡的態度十分強硬。新加坡先是進行了軍事演習,企圖用自己的軍事實力來震懾對方。然而馬來西亞毫不退讓。好在第三方及時介入調停,雙方的軍事對峙並沒有上升到戰爭方面。
由於受到國土面積的限制,即便兩國交戰,新加坡的軍事實力也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再者,東協向來注重和平與發展,新加坡的行為不利於自身影響力的擴大。
新加坡面積狹小,儲水能力有限。因此,淡水資源十分匱乏。當初不願意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個原因便是淡水資源的缺乏。但新加坡也藉助這個機會,同馬來西亞簽訂了淡水供應合約。

馬來西亞以降低的價格把生水賣給新加坡,同樣地,新加坡需要提供一定數量的凈水給馬來西亞作為回報。
新加坡經濟的迅猛發展,讓仍在原地踏步的馬來西亞越來越感到不平衡。馬來西亞相當不滿意新加坡繼續享受低價淡水源,多年來,一直在威脅新加坡要上調水價。
馬哈蒂爾上台後,馬來西亞的行為越來越過分。除了上漲水價外,馬來西亞不僅阻止了新加坡隆新高鐵的建造計劃,也沒有經過新加坡的同意就擅自擴大了柔佛港口的面積,侵犯了新加坡的國家主權。
馬來西亞在馬六甲海峽也是小動作不斷,這更是進一步觸動了新加坡敏感的神經,致使雙方矛盾再次升級。
李光耀在晚年的時候曾經預言:如果新加坡不能解決面臨的兩個重大問題,勢必會走向衰亡。

其中一個問題便是上述提到的和馬來西亞的主權爭端,另一個則是人口問題。
李光耀認為,增強國防力量建設或者依靠域外大國可以解決來自周邊國家的安全威脅,但人口危機只能通過新加坡自身解決。
2020年,新加坡人口出生率再創新低,老齡化程度創新高。根據新加坡總理公署國家人口及人才署公布的《2020年人口簡報》,新加坡十年來首次出現了人口下跌現象,更是有4萬外國人口離開新加坡。
截至2020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約為569萬人,相比2019年,總人口約減少了1.7萬人。
人口的萎縮必然會導致經濟的萎縮,如此,還有什麼能支撐起新加坡的「大國夢」呢?

李光耀確實為新加坡的獨立與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他對漢語片面的看法也限制了他的「大國夢」。
李光耀從小接受英式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更是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執政理念。執政初期,李光耀設計了雙語教學模式。但過於注重死記硬背,使得幾代人喪失了對華文化的興趣。
1980年,李光耀基於「英語之上」的理念,關閉了除中國外唯一的中文大學。李光耀的種種行為,斷送了東南亞華裔以及世界華裔所能創造的商機。如此,何談東南亞的領袖地位。
2015年,李光耀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李顯龍繼任,成為新加坡新一代掌權人。

李顯龍的資歷同樣優秀,一步一步從基層走到國防部長、財政部長等職位。不得不說,李顯龍確實是個有政治才能的人,但也僅限於此。新加坡需要的是比李顯龍還要有格局的人。
李顯龍剛上任沒多久,就深陷家庭糾紛——兄弟之爭。
李顯龍與李顯揚因父親故居去留問題,反目成仇,惡臉相向。
李顯揚發表臉書公開指責李顯龍,將家庭矛盾上升至國家層面。李顯揚斥責李顯龍不擇手段,利用父親的名聲,換取政治利益。他還指責李顯龍的妻子干政,李顯龍濫用權力。
兄弟之爭愈演愈烈,甚至延續到了他們的子女輩。他們的子女在臉書相繼發文,互相指責。但是,李顯龍並沒有採取制止措施,對李顯揚的種種行為也並沒有作出回應。
除了上述的家庭糾紛,李顯龍上任這幾年更是接連在政治上和外交上犯下大方向性的致命錯誤,致使李家的國民形象和政府威望一落千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