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不起眼的老店,你是否想過停下腳步,發掘它背後的故事?
《老店》一套四集的紀錄短片,通過本地商業攝影師兼導演盧太志的唯美鏡頭,以最真摯的影像和訪問,「倒帶」四家不同行業老店數十年的歲月。節目將從2月24日晚上9時啟播,每周播出一集。
British Hainan餐館、致成商店、西天園佛鋪和夏威夷夜總會,是反映新加坡最真實生活面貌的活歷史。無論你是哪代人,都該珍視老店守護人娓娓道來的故事。
以本地老店鋪為主題的中文紀錄短片不多。首先,執行人必須能掌握中文,會說華語甚至方言,才能走進老店家的內心世界,從他們因年代久遠而有些交錯的記憶中,抽絲剝繭。其次,要對本地人文歷史和市井生活有興趣,才會願意進一步探索和發掘。欣喜看到年僅39歲的盧太志,懷抱著興趣和才華,製作出有質感的《老店》系列。
盧太志是個戀舊之人,他在路透社擔任攝影記者長達10年後轉向自由性質,曾舉辦過關於聯邦道和瑪格烈通道一帶街景和人文風貌攝影展。
去年,盧太志向製作公司mm2提出《老店》的構思時,獲得後者支持。mm2一直都對本地文史課題有興趣,曾製作電影《1965》《我們的故事》系列及《沉默的年代》系列。盧太志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很高興我們一起向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提呈的計劃書能夠中選,從籌備到完成花了半年時間。之所以選擇這四家老店,主要考慮到它們來自不同行業,擁有悠久豐厚的歷史,本身也非常有特色。」

《老店》系列由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和mm2聯合呈獻,本地商業攝影師兼導演盧太志操刀。(盧太志提供)
因為懂得·更有味道

British Hainan創辦人潘得立希望通過本地獨特的海南西餐,傳承海南文化。(檔案照)
夏威夷夜總會和British Hainan餐館的兩位老闆是盧太志的舊識。前者是本地獨一無二、上世紀70年代風格歌舞廳,年輕一代應該會對新加坡第一家吊花場的模樣感到好奇,那裡還曾發展出一段歌星與常客的愛情故事,也延伸出「老爸老媽」的親情。夜總會董事經理潘君波的形容很妙:「這是一家老人院。」,因為顧客都邁入花甲之年,歌星也從30歲唱到60歲。
一場疫情中斷了所有歡歌笑語,在《老店》短片中的潘君波,多數時候表情和眼神是呆滯和哀傷的。即使太太百般開解,他也無法釋懷,單單畫面就讓人看了心酸。因為拍攝讓音樂重新響起,燈光再次照亮,盧太志看到潘君波露出久違的笑容,甚感欣慰。
盧太志本身是海南人,British Hainan餐館的道道美食,讓他想起一手帶大他的奶奶,還有熟悉的海南話,所以拍攝起來多了一分親切。很喜歡餐館創辦人潘得立以海南歌曲開場,再以英語歌曲結尾的安排,帶出這位海南哥的絲絲痞味和深情款款,使整個短片更加讓人回味無窮。

British Hainan的招牌燉牛尾和糖尿病有何關係?在《老店》系列可找到答案。(檔案照)
餐館的招牌燉牛尾味道很特別,因為潘得立父親的英國僱主有糖尿病,要求少糖和無味精。究竟他的父親以什麼取代白糖,讓僱主和貴賓贊說比英國家鄉的更美味?10分鐘短片道出海南先輩為何會當西餐廚師,牽繫父子情的燉牛尾,對海南文化和菜肴傳承的隱憂等,濃縮卻精彩。
一生守候·一世執著
從本地最後一家神像雕塑店西天園佛鋪的短片,認識到常見神明是哪些人士在祭拜,神像哪個部分最難畫,卻也最重要。第二代傳人陳水蓮已邁入90高齡,長子黃耀華也接近70歲,孫子黃智勇和黃智聰有意繼承衣缽,令人感到欣慰;但他們只掌握部分功力,還有一段學習長路要走。
第四代接班人黃智勇自認中文水平不高,也不是道教徒,這反倒讓他可以從一個外國人或一個年輕新加坡人的角度思考。他在短片中分享,如何以另一種方式讓更多人對神像及其背後的故事有共鳴。從祖孫之間的交流,不難感受到陳水蓮對孫子的疼愛與期許。
人生閱歷很精彩,但不一定懂得表達。開在私人住宅區的雜貨鋪致成商店,80歲老闆翁柳興回答問題時,總是說「還好」「就這樣」,和製作團隊原本預設的回應不一樣。盧太志回憶道:「幸好當天遇到老闆的弟妹和侄兒,訪問過程中才知道作為兄長的老闆,年紀小小就打工養家,後來開了這家雜貨店。」這也讓盧太志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帶領觀眾體會這家超過60年歷史雜貨店的人情味。
別看老闆已80高齡,從短片看到他打太極有型有款,還會說多國語言,這就是老闆為雜貨店注入的個人魅力。可惜子女無意繼承雜貨店,老闆說會做到不能做為止。
唯美拍攝·真實記錄
mm2在製作《老店》過程中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提供給大眾的節目,更是獻給這些老店幾代人的一份禮物。
盧太志也希望通過這個系列,向年輕一代和外國人展示新加坡繁華商城的另一面。這些老店都是陪伴新加坡成長的生活脈動,也是值得保留的文化遺產。

導演盧太志希望通過《老店》系列,向年輕一代和外國人展示新加坡繁華商城的另一面。(受訪者提供)
盧太志形容,他採用王家衛手法拍攝紀錄片,慢鏡頭下的畫面浪漫唯美,每個定格都猶如在欣賞藝術作品。短片中有不少呈現老店全貌的遠鏡頭,重看時不妨適時按下暫停鍵,仔細觀察店內各角落的裝飾和用品,從細處感受歲月痕跡述說的故事。
每個短片10分鐘,有鋪陳和沉澱,有背景和資訊,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隱藏或張揚的情感,以及對現況和未來的反思和憂慮。
《老店》(Lao Diam)從2月24日(星期三)起,晚上9時在zaobao.sg網站,以及聯合早報、zaobao.sg生活娛樂、ZBNow、聯合晚報、新明日報的面簿播出,每周播出一集。
3月1日 :British Hainan餐館
3月8日 :致成商店
3月15日 :西天園佛鋪
3月22日 :夏威夷夜總會
四家老店·各有精彩
British Hainan餐館
餐館創辦人潘得立的父親,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幫英國人打工,後來在船上當廚師。餐館開在如切和加冷工業區,主打新加坡海南式西餐,以燉和燜手法烹調羊肉和牛肉等。潘得立是機械工程師出身,曾從事音樂與活動策劃,還喜歡收集舊用品,難怪餐館也成了迷你博物館。
地址:75 Carpmael Rd S429812/ 158 Kallang Way #01-06 S349245

British Hainan餐館是海南人的美食和情感聚集處,也像一家展示舊物的迷你博物館。(mm2提供)
致成商店
雜貨店藏身楊厝港路一帶的洋房區內,老闆翁柳興15歲自光洋小學畢業後就在雜貨店打工,短短五年內換了三個老闆,20歲時正式接手。在六七十年代,雜貨店生意很好,當時還提供送貨服務,如今主要做街坊生意。店面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所以抬頭觸手都是古董,如木製玻璃櫥櫃,牆上掛鐘,印有美女手持飲料圖案的鐵盤和紅字牛奶罐做成的吊式錢桶。
地址:31 Rosyth Rd S546191

致成商店80歲老闆翁柳興,堅持每天開店做生意,他打算做到不能做為止。(mm2提供)

致成商店還保留數十年前模樣,抬頭觸手都是歲月痕跡。(mm2提供)
西天園佛鋪
黃壬水1896年從中國福建省金門島坐船來新加坡,最初在客納街開設佛鋪,1990年搬到尼路現址。90歲高齡的陳水蓮,18歲嫁入黃家後就向家翁黃壬水學習做神像,如今與兒子黃耀華堅守這家已有125年歷史的老店,孫子也開始加入。用一塊柚木或樟木來雕塑一尊神像需一個多月,最多人訂做的神像首推關公、觀音和大伯公。
地址:35 Neil Rd S088821

西天園佛鋪由第二代傳人陳水蓮(前排右)和兒子黃耀華(前排左),以及孫子黃智聰(後排左)和黃智勇共同守護。(盧太志提供)

90歲高齡的陳水蓮,18歲嫁入黃家後,向家翁黃壬水學習做神像。(盧太志提供)
夏威夷夜總會
專攻銀髮族的夏威夷夜總會,有著燈紅酒綠的大型舞廳、長舞台和沙發椅,一踏入就隨即回到上世紀70年代。夜總會的歌星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和本地,酒價大眾化,消費低廉,經常舉辦抽獎活動。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夜總會還特設貴賓廂房,讓樂齡球迷邊喝酒邊追球賽。可惜自冠病疫情暴發以來,夜總會就暫停營業,歌舞昇平的日子未知何時能再見。
地址:200 Jalan Sultan #04-01 Textile Centre S199018

夏威夷夜總會不知何時能恢復營業,潘君波在《老店》里的表情和眼神多是呆滯和哀傷的。(mm2提供)

夏威夷夜總會保留一個大舞池,讓樂齡顧客在懷舊歌曲的陪伴下盡情跳舞。(檔案照片)
文:陳愛薇
